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谏之义

三谏之义

公羊传.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将侵曹,曹羁谏曰:‘戎众以无义,君请勿自敌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谏不从,遂去之,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。”何休注引孔子曰:“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,此之谓也。”后因以“三谏之义”指事君之正道。汉王充论衡.程材》:“案世间能建蹇蹇之节,成三谏之义,令将检身自敕,不敢邪曲者,率多儒生。”


偏正 人臣事君之正道。语本《公羊传·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将侵曹,曹羁谏曰:‘戎众以无义,君请勿自敌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谏不从,遂去之,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。”何休注:“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,此之谓也。”汉·王充《论衡·程材》:“案世间能建蹇蹇之节,成~,令将检身自敕,不敢邪曲者,率多儒生。”△褒义。 多用于事君方面。 →侃侃谔谔 ↔希颜候意 阿意取容


【词语三谏之义】  成语:三谏之义汉语词典:三谏之义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尉营

    同“细柳营”。周亚夫官至太尉,故称。唐罗隐《感旧》诗:“剑佩孙弘阁,戈铤太尉营。”

  • 人死不知心

    见〔海枯终见底,人死不知心〕。

  • 苏武餐毛

    同“苏武毡”。宋梅尧臣《释滞》诗:“帝在苍梧妃泣竹,苏武餐毛海西曲。”

  • 愧令狐

    源见“王霸惭”。形容生活清贫,愧对别人。清程先贞《暮春雨后遣怀》诗:“妇拙怜司马,儿痴愧令狐。”

  • 锐头将军

    晋.孔衍《春秋后语.赵语》:“平原君对赵王曰:‘渑池之会,臣察武安君之为人也,小头而锐,瞳子白黑分明,视瞻不转,执志强也,可以持久,难于争锋,廉颇足以当之。’”平原君赵胜谈及秦将白起时,说他头小又尖锐

  • 锥处囊中

    源见“毛遂自荐”。比喻有才智的人终能显露头角。陈三立《次韵再答王义门》:“书传圯上此人去,锥处囊中相士谁?”主谓 锥子在口袋中,锥尖迟早要显露在外。比喻有才智的人终能崭露头角。语本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

  • 胆薪

    同“卧薪尝胆”。《清史稿.张煌言传》:“圣贤学问,故每毡雪自甘,胆薪深厉,而卒以成事。”蒋信《读史咏女士》诗:“越国君臣尽胆薪,阿侬愧作女儿身。”【词语胆薪】   汉语大词典:胆薪

  • 宝瑟僵

    宝瑟:一种珍贵的拨弦乐器,形似琴,二十五根弦。僵:跌倒。西汉大臣莽何罗和江充友善,在江充陷害卫太子时,莽何罗的弟弟曾因诛杀卫太子时奋力作战而获封号。后来汉武帝了解到卫太子遭谗含冤的实情,就灭掉江充的全

  • 留住飞云

    源见“响遏行云”。形容歌声高亢激越,优美动听。宋辛弃疾《如梦令》词:“清妙,清妙,留住飞云多少!”

  • 溃冒冲突

    洪水奔腾,有冲破堤岸之势。宋代苏轼《晁错论》:“昔禹之治水,凿龙门,决大河,而放之海。方其功之未成也,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。”并列 大水汹涌奔腾,有冲决堤坝之患。宋·苏轼《晁错论》:“昔禹之治水,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