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五侯鲭

五侯鲭

旧题汉.刘歆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五侯不相能,宾客不得来往。娄护丰辩,传食五侯间,各得其欢心,竞致奇膳,护乃合以为鲭(鲭,同?,是鱼和肉合烹的美食),世称五侯鲭,以为奇味焉。”

汉成帝时,同日封母舅王谭、王根、王立、王商、王逢为侯王,号五侯。他们兄弟之间关系不睦,平时各门宾客都不互相往来。独有娄护能言善辩,却博得五家的欢心,各家都争以珍美的饮食招待他。他把精美的菜肴合在一起,世人称之为“五侯鲭”。后以“五侯鲭”泛称美味佳肴。也可引申比喻他事之合味。宋.苏轼《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》诗:“今君坐致五侯鲭,尽是猩唇与熊白。”(《苏文忠诗合注》卷二十二)。


【典源】 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 卷二:“五侯不相能,宾客不得来往。娄护丰辩,传食五侯间,各得其欢心,竟致奇膳。护乃合以为鲭 (zheng),世称五侯鲭,以为奇味焉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二三四引晋·裴启《语林》:“娄护字君卿,历游五侯之门。每旦,五侯家各遗饷之,君卿口厌滋味,乃试合五侯所饷之鲭而食,甚美,世所谓五侯鲭,君卿所致。”

【今译】 汉代楼 (娄) 护 (字君卿)善于交游,言词多辩,当时有五诸侯兄弟争名,宾客不能同时来往于各家,只有楼护能与五侯同时交好,得到他们的欢心。五侯争相馈赠给他美食,他将五家的肴馔合在一起,称为五侯鲭,成为美味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交游显贵;也用以指美味。

【典形】 饭鲭、侯鲭、侯鲭染指、五侯鲭、消受余鲭、传食诸侯、腥鲭、交欢五侯。

【示例】

〔饭鲭〕 唐·李商隐《送千牛李将军赴阙》:“异县期回雁,登时已饭鲭。”

〔侯鲭) 清·唐孙华《昆山徐侍御枉过留饮》:“乍辞列鼎侯鲭味,来试贫家瓠叶羹。”

〔侯鲭染指〕 清·钱谦益《岁暮杂怀》之五:“侯鲭染指惭调鼎,任钓惊心笑曲钩。”

〔五侯鲭〕 宋·苏轼《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》之二:“今君坐致五侯鲭,尽是猩唇与熊白。”

〔消受余鲭〕 清·王夫之《读甘蔗生遣兴诗》:“消受余鲭有楼护,隔筵中垒漫劳招。”


【词语五侯鲭】   汉语词典:五侯鲭

猜你喜欢

  • 离朱

    源见“离朱之明”。指传说中视力极强的人。明王衡《郁轮袍》七折:“如今末劫浇薄,世上人只为功名一事,颠倒倒颠的瞎眼人,强做离朱。”【词语离朱】   汉语大词典:离朱

  • 击楫中流

    《晋书.祖逖传》:“(祖逖)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,中流击楫而誓曰:‘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,有如大江。’”祖逖是东晋名将,曾率部收复中原,渡江时中流击楫,表示了自己的决心。后常用此故事喻立志干事业

  • 济叔不痴

    源见“床头周易”。唐李瀚《蒙求》诗:“济叔不痴,周兄无慧。”

  • 嬴女乘鸾

    源见“乘鸾”。谓升仙。唐权德舆《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》:“嬴女乘鸾已上天,仁祠空在鼎湖边。”

  • 悲田院

    《旧唐书.武宗纪》:“悲田养病坊,缘僧尼还俗,无人主持,恐残疾无以取给,两京量给寺田赈济。”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,设置悲田养病坊,收容贫困的人。后遂泛称养济院为悲田院。悲田为佛家语,指施舍给贫穷家人的田

  • 烛车之珍

    源见“魏车委照”。比喻珍贵之物。《宋书.谢庄传》:“臣闻功照千里,非特烛车之珍;德柔邻国,岂徒秘璧之贵!”

  • 申屠断鞅

    《后汉书.申屠刚传》:“光武帝尝欲出游,刚以陇蜀未平,不宜宴安逸豫。谏不见听,遂以头轫乘舆轮,帝遂为止。”旧注云,“以刀断马鞅”,未详所出。〔按〕东汉郭宪谏光武帝,有“拔佩刀以断靷”事。参见“断靷”。

  • 范功曹

    《后汉书》卷六十七《党锢传.范滂传》:“范滂字孟博,汝南征羌人也。少厉清节,为州里所服,举孝廉,光禄四行……太守宗资先闻其名,请署功曹,委任政事。滂在职,严整疾恶。其有行违孝悌,不轨仁义者,皆扫迹斥逐

  • 盐梅舟楫

    源见“盐梅和鼎”、“傅说霖”。盐和梅调和,舟和楫配合,喻指辅佐的贤臣。元 柯丹丘《荆钗记.春科》:“际风云,盐梅舟楫,一德务臣君。”并列 咸与酸调和,舟与楫配合。比喻辅佐的贤臣。元·柯丹邱《荆钗记·春

  • 庐山面目

    宋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后因以“庐山面目”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。清 奚又溥《〈徐霞客游记〉序》:“〔李翁〕痛遗文残缺,访得于义兴之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