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前车覆,后车诫

前车覆,后车诫

西汉大臣贾谊在上书汉文帝时说,俗话说得好,“前面的车子翻了,后面的车就要引为鉴戒。”夏商周三代为什么能历史较长久呢?看看它们的史实就明了了,但是不效法其长处,就得失败;秦朝为什么短暂地灭亡呢?看看它行驶的车辙就清楚了,但是仍不躲避的后车,又得倾覆翻倒了。后以此典言汲取前人失败的教训,引为鉴戒,可使自己避免错误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48《贾谊传》2251页:“鄙谚曰:……‘前车覆,后车诫。’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,其已事可知也;然而不能从者,是不法圣智也。秦世之所以亟绝者,其辙迹可见也;然而不避,是后车又将覆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酒池鉴于商辛,追覆车而不寤。” 晋·陆机《欢逝赋》:“瞻前轨之既覆,知此路之良难。” 南朝齐·王僧虔《戒子书》:“吾今悔无所及,欲以为前车戒尔后乘也。” 唐·薛据《古兴》:“已看覆前车,未见易后轮。” 唐·韩偓《有瞩》:“谁将覆辙询长策,愿把棼丝属老成。” 宋·张元干《次韵聪父见遗》之2:“世路肯遵前覆辙,交游谁识后凋松?” 清·秦松龄《金陵司马行》:“锻炼谁当杨槐先,覆车几作熊王后。”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98回:“劝文芸、章荭早早收兵;若再执迷不醒,这四人就是前车之鉴。” 清·秋瑾《望海潮·送陈彦安》:“世局堪惊,前车可惧,同胞何事懵懵。” 民国·赵尔巽《清史稿·刘韵珂传》:“洋人在粤,曾经就抚,迨给银后,滋扰不休,反覆性成,前车之鉴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避李嫌瓜

    源见“瓜田李下”。避免嫌疑。清 杨潮观《信陵君义葬金钗》:“他正气邪难犯,咱贞魂死不差。还只为守宫闱,避李嫌瓜。”并列 表示避免嫌疑。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·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。瓜田不纳

  • 渤澥桑田

    同“沧海桑田”。宋苏轼《送乔仝寄贺君》诗:“不惊渤澥桑田变,来看龟蒙漏春泽。”并列 渤澥,渤海的古称。大海变桑田,桑田变大海。比喻世事变化极大。宋·苏轼《送乔仝寄贺君》诗之二:“不惊~变,来看龟蒙漏泽

  • 布鼓雷门

    布鼓:用布蒙的鼓。雷门:古时会稽(今浙江绍兴)城门名。传说雷门上有大鼓,击之可声闻洛阳。汉代益州刺史王尊被任命为东平(今山东东平县东)王相。当时东平王凭仗着自己是皇帝至亲,骄横奢侈而不遵守法度,使前任

  • 刘安服食

    晋.崔豹《古今注》卷中《音乐》:“王服食求仙,遍礼方士,遂与八公相携俱去,莫知所在。王之徒,思恋不已,乃作《淮南王》之曲也。”据神话传说,汉淮南王刘安好仙道方术之事,八公授以炼丹之法,后服食仙药,与八

  • 径一周三

    《周髀算经》卷上“句股圆方图”汉赵爽注:“圆径一而周三。”后因以“径一周三”喻两者相比差距甚大。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.〈中国新文学大系〉小说二集序》:“但那时觉醒起来的智识青年的心情,是大抵热烈,然而

  • 椒花颂

    《晋书》卷九十六《列女传.刘臻妻陈氏传》:“刘臻妻陈氏者,亦聪辩能属文。尝正旦献《椒花颂》,其词曰:‘……圣容映之,永寿于万。’”晋女陈氏,聪慧能文,曾于正旦献给皇帝《椒花颂》,歌颂新年升平景象。后遂

  • 抱马脚

    《后汉书.班超传》:“超还至于阗,王侯以下皆号泣曰:‘依汉使如衣父母,诚不可去。’互抱超马脚,不得行。”东汉.班超在疏勒时,肃宗下诏征超还。超至于阗国时,于阗国人都不愿超回国,抱超乘之马脚号泣。后因用

  • 冲冠怒发

    同“怒发冲冠”。《旧唐书.郑畋传》:“而畋冲冠怒发,投袂治兵,罗剑戟于樽前,练貔貅于阃外。”并列 形容极为愤怒。《旧唐书·郑畋传》:“而畋~,投袂治兵,罗剑戟于樽前,练貔貅于阃外。”△用于情感。也作“

  • 凫舄

    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指仙履。南朝 梁沈约《善绾碑》:“霓裳不反,凫舄忘归。”亦用指县令行踪。唐骆宾王《饯郑安阳入蜀》诗:“惟有双凫舄,飞去复飞来。”【词语凫舄】   汉语大词典:凫舄

  • 玉楼赴召

    玉楼:指神仙的住处。在昆仑山的一角,有金台五所,玉楼十二所。唐代李商隐《李贺小传》:“长吉将死时,忽昼见一绯衣人,驾赤虬,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,云:‘当召长吉。’长吉了不能读,歘下榻叩头,言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