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庆父不死,鲁难未已

庆父不死,鲁难未已

原作“不去庆父,鲁难未已”。意为不除掉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,国家就不能安定。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后,庆父串通鲁庄公夫人哀姜,先后杀死继位国君公子般和公子启方(即鲁闵公)。引起鲁国臣民公愤。次年,中原霸主齐桓公听说鲁国内乱,派大夫仲孙湫去了解情况。仲孙湫回国报告说:“不去庆父,鲁难就不会停止。”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闵公元年》:“仲孙归曰:‘不去庆父,鲁难未已。’公曰:‘若之何而去之?’对曰:‘难不已,将自毙,君其待之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李密传》:“出为温令,而憎疾从事,尝与人书曰:‘庆父不死,鲁难未已。’” 《毛泽东选集》4卷:“庆父不死,鲁难未已。战犯不除,国无宁日。”


其他 庆父,春秋时鲁庄公弟弟。鲁,春秋时诸侯国之一,在今山东省。庆父不死掉,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终止。泛指罪恶魁首不除,祸乱不会结束。语本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:庆父为夺取王位,先后杀掉两个国君。鲁大夫仲孙归说:“不去庆父,鲁难未已。”毛泽东《南京政府何处去?》:“~。战犯不除,国无宁日。这个真理,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?”※父,不读作fù。△用于表示斗争方面。


【词语庆父不死,鲁难未已】  成语:庆父不死,鲁难未已汉语词典:庆父不死,鲁难未已

猜你喜欢

  • 老马识途

    比喻富于经验的人能够在工作中起引导作用。春秋时期,管仲、隰朋二人随同齐桓公北伐孤竹,春天出征,到冬天才返师回国。由于历时较久,归国途中迷了路。管仲出主意说,老马的智慧是可以用的。于是将老马放在前面带路

  • 弹冠振衣

    源见“弹冠相庆”。又《楚辞.渔父》:“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衣。”喻将欲出仕。《后汉书.李固传》:“是以岩穴幽人,智术之士,弹冠振衣,乐欲为用,四海欣然,归服圣德。”并列 弹去帽子、衣服上的灰尘。后

  • 跃马公孙

    源见“公孙恃险”。指恃险称王之人。清程嗣立《送边秀才入成都》诗:“卧龙丞相锦江水,跃马公孙 白帝城。”【词语跃马公孙】   汉语大词典:跃马公孙

  • 鸥鹭相得

    同“鸥鹭忘机”。唐元稹《酬窦校书二十韵》:“鸥鹭元相得,杯觞每共传。”见“鸥鹭忘机”。唐·元稹《酬窦校书二十韵》:“鸥鹭元相得,杯觞每共传。”

  • 愚而好自用

    好( ㄏㄠˋ hào ):喜欢。自用:自以为是。 愚蠢的人却偏要自行其是。语出《礼记.中庸》:“子曰:‘愚而好自用,贱而好自专。生乎今之世,反古之道。如此者,灾及其身者也。’”清.李汝珍《镜花缘》

  • 青油

    《晋书.舆服志》:“皂盖车,驾四牛,形制犹如犊车,但朱漆轮毂,上加青油幢、朱丝绳络。诸王、三公有勋德者特加之。”因高官乘车之帘为青色油布制成,后因以“青油”表示高爵显官。宋李曾伯《沁园春.代为亲庭寿》

  • 猿鹤虫沙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一六引《抱朴子》:“周穆王南征,一军尽化,君子为猿为鹤,小人为虫为沙。”按:《抱朴子》晋人葛洪撰,今本“释滞”篇中关于这件事作“山徙社移,三军之众,一朝尽化,君子为鹤,小人为沙。”这是

  • 石敢当

    《急救篇》卷一:“石敢当。”颜师古注:“卫有石碏、石买、石恶,郑有石癸、石楚、石制,皆为石氏……敢当,言所当无敌也。”又宋王象之《舆地碑记目》卷四:“庆历中,张纬宰莆石,再新县治,得一石铭,其文曰:‘

  • 医国

    源见“上医医国”。谓为国除患祛弊。宋苏轼《端午帖子词.太皇太后阁之四》:“愿储医国三年艾,不作沉湘《九辩》文。”亦指医术高明。《西游记》六八回:“高徒既不知医,他怎肯揭我榜文,教寡人亲迎?断然有医国之

  • 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

    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杨子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”这里指杨朱的利已主义哲学。后亦喻不顾公益,专营私利的行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