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忍无可忍

忍无可忍

原为“忍不可忍”,指忍受令人不能容忍的事情。后作“忍无可忍”,意为要忍受也无法忍受,表示忍耐已到了极限。孙礼(?-250年),字德达,涿郡容城(今河北容城)人。初从曹操为司空军谋掾,阳平太守。魏明帝临终,拜大将军长史,后出为冀州牧,为曹爽所忌,转结司马懿。后时匈奴、鲜卑寇边,起为并州(今山西)刺史,往见太傅司马懿,脸带怒色,默默无言。司马懿问道:“你得任并州,还嫌职权小吗?今当远别,为何不高兴呢!”孙礼回答说:“我哪里是在意我的官职大小,本想到您会象伊尹、吕尚那样能匡扶汉室,上报明帝之托,下建万世功勋。如今社稷将倾,天下汹汹,这才是我不高兴的原因。”说完后,涕泣横流。司马懿劝他:“暂且止住,要忍受不可忍受的事情。”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魏书》《孙礼传》卷24第693页:“往见太傅司马宣王,有忿色而无言,宣王曰:‘卿得并州,少邪?忿理分界失分乎?今当远别,何不欢也!’礼曰:‘何明公言之乖细也!……本谓明公齐伊、吕、匡辅魏室,上报明帝之托,下建万世之勋。今社稷将危,天下凶凶,此礼之所以不悦也。’因涕泣横流。宣王曰:‘且止,忍不可忍!’”

【例句】:

毛泽东《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》:“如果他们怙恶不悛,继续胡闹,那时,全国人民忍无可忍,把他们抛到茅厕里去,那就悔之无及了。”


主谓 忍到再也不能忍受的地步了。语本《三国志·魏书·孙礼传》:“宣王曰:‘且止,忍不可忍。’”高阳《粉墨春秋》:“‘自然是佛海太对不起我! 我~,决定请律师——’杨淑慧突然停顿,然后自责地说……”△多用于描写反抗斗争。→拍案而起是可忍,孰不可忍 扬眉吐气 ↔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逆来顺受 唾面自干


【词语忍无可忍】  成语:忍无可忍汉语词典:忍无可忍

猜你喜欢

  • 半面之识

    原指过目不忘,记忆力惊人,后喻相识时间短,交情浅薄。应奉,字世叔,汝南南顿(今河南项城县)人。桓帝时先后任武陵太守,司隶校尉等职。“纠举奸违,不避豪戚,以严厉为名。”少时极聪明,记忆力十分强,据史载,

  • 狗吠非其主

    吠:狗叫。非其主:不是它的主人。 狗对不是主人的人狂嗥。 比喻人各为其主。语出《战国策.齐策六》:“跖之狗吠尧,非贵跖而贱尧也,狗固吠非其主也。”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上曰:‘若教韩信反,何冤?

  • 越甲鸣君情共愤

    源见“车右伏剑”。谓忠君爱国。陈玉树《乙未夏拟李义山〈重有感〉》诗:“越甲鸣君情共愤,百蛮终献吉光裘。”

  • 霜露之悲

    同“霜露之感”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终制》:“若报罔极之德,霜露之悲,有时斋供,及七月半盂兰盆,望于汝也。”偏正 对父母祖先的悲思。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终制》:“若报罔极之德,~,有时斋供,及七

  • 三青鸟

    同“三鸟”。唐李白《相逢行》:“愿因三青鸟,更报长相思。”【词语三青鸟】   汉语大词典:三青鸟

  • 尚平多累

    同“向平多累”。清查慎行《哭王友朝》诗:“鲍叔有情贫敢讳,尚平多累出偏迟。”

  • 兹膝不屈,今为公拜

    唐代田承嗣敬服郭子仪的事。《新唐书.郭子仪传》:“田承嗣微狠不轨,子仪尝遣使至魏,承嗣西望拜。指其膝谓使者曰:‘兹膝不屈于人久矣,今为公拜。’”

  • 徐市邀

    参见:徐市载女

  • 九流三教

    同“三教九流”。元 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二折:“做子弟的须要九流三教皆通,八万四千傍门尽晓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回:“文有相如之赋,武有伏波之才,医有仲景之能,卜有君平之隐。九流三教,出乎其类,拔乎其萃

  • 既生魄

    魄:一作“霸”,指月未大明时所发的光。既生魄,指每月从上弦到月望一段时间。《礼记.乡饮酒义》:“月者,三日则成魄。”汉班固《白虎通.日月》:“月三日成魄,八日成光。”近代王国维《观堂集林.生霸死霸考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