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暗渡陈仓

暗渡陈仓

指刘邦表面上派人修理山崖上凿石架木之栈道,而暗地里却绕道抄小路袭击了陈仓(今陕西宝鸡市东渭水北岸),打开了向东进击,争夺天下的大门。后以此典比喻从明面迷惑敌人,而暗地里以主力突然袭击的战略;亦比喻秘密行动。公元前206年,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,封刘邦为汉王、辖地巴(郡治江州,今四川重庆市附近)、蜀(郡治成都,今四川成都市)、汉中(郡治南郑,今陕西汉中市西南南郑县),汉王刘邦前往封国时,项羽派了三万士兵随从,楚国和其他诸侯国中自愿跟随汉王刘邦的有好几万人,他们从杜县(今陕西西安市东南)南面进入蚀(子午谷,今陕西西安市西南)中通往汉中的要道。军队一经过就烧毁栈道,以防备诸侯军随后偷袭,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的意图。到达南郑时,部将和士兵不少人在半路上逃跑,士兵们唱着思乡的歌曲,都想回东方去。韩信劝汉王说:“项羽把有功的部将都封在好地方为王,而唯独将大王封在南郑,这是贬谪您。我军官吏、士兵都是山东人,日夜翘首踮足地盼望东归,乘着他们这种锐气加以利用,正可以建立伟大之功业。如果等到将来天下平定,人们都安居了,就不好再利用了。不如决计东进,与天下诸侯决一雌雄”。汉王采用韩信的计策,从故道(今陕西凤县东北)回军,袭击雍王章邯(hán含),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,兵败而逃。刘邦打开了向东进军,争夺天下的大门。此典又作“暗度陈仓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8《高祖本纪》367、368页:“汉王之国,项王使卒三万人从,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,从杜南入蚀(关中通往汉中重要谷道子午谷)中,去辄烧绝栈道(山崖上凿石架木构成通道,也称“阁道”),以备诸侯盗兵袭之,亦示项羽无东意。至南郑,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,士卒皆歌思东归。韩信(后封韩王韩信,非淮阴侯韩信)说汉王曰:‘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,而王独居南郑,是迁(贬谪)也。军吏士卒皆山东(泛指崤山或华山、函谷关以东广东地区)之人也,日夜跂(qì器,踮起脚跟)而望归,及其锋(锐气)而用之,可以有大功。天下已定,人皆自宁,不可复用。不如决策东乡(xiàng向,通“向”),争权天下。”“汉王用韩信之计,从故道还,袭雍王章邯。邯迎击汉陈仓,雍兵败,还走。”

【例句】:

元·无名氏《气英布》第一折:“孤家用韩信之计,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。” 元·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4折:“一不合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。”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96回:“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度陈仓之计。” 清·朱佐朝《轩辕镜·解粮》:“军情事,令所当,须教暗里渡陈仓。”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9回:“莫非他心里有这段姻缘,自己不好开口,却‘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?’……也说不定。”


见“暗度陈仓”。高和《越轨诉讼》:“小许冲牛王挤挤眼,故作神秘地说:‘我过去倒没有发现,你牛哥还真有一手,我说前几天的饭局你为啥不去,原来你早就~搞定摆平了。’”


【词语暗渡陈仓】  成语:暗渡陈仓汉语词典:暗渡陈仓

猜你喜欢

  • 万里鹏程

    源见“鲲鹏展翅”。谓远大的前程。清 孔广林《雁儿落兼得胜令.励蔼儿》曲:“万里鹏程迈,千寻鳌背超。”见“鹏程万里”。【词语万里鹏程】  成语:万里鹏程汉语大词典:万里鹏程

  • 郑牛识字

    唐白居易《双鹦鹉》诗:“郑牛识字吾常叹,丁鹤能歌尔亦知。”自注:“谚云:郑玄家牛触墙成八字。”后遂以“郑牛识字”谓郑玄学识渊博以致家畜都能识字。形容家风儒雅,影响深远。【典源】 唐·白居易《双鹦鹉》诗

  • 绣衣吏

    同“绣衣持斧”。唐杜牧《许七侍御弃官东归寄赠十韵》:“天子绣衣吏,东吴美退居。”【词语绣衣吏】   汉语大词典:绣衣吏

  • 柏涂

    《汉书.东方朔传》:“幸倡郭舍人……为谐语曰:‘令壶龃,老柏涂,伊优亚,狋吽牙。何谓也?’朔曰:‘……老者,人所敬也。柏者,鬼之廷也。涂者渐洳径也。’”唐.颜师古注:“言鬼神尚幽暗,故以松柏之树为廷府

  • 酒醴曲蘖

    比喻君王左右的元老功臣。《尚书.说命下》:“尔惟训于朕志,若作酒醴,尔惟曲蘖。若作和羹,尔惟盐梅。”蔡沈集传引范氏曰:“酒非曲蘖不成,羹非盐梅不和,人君虽有美质,必得贤人辅导,乃能成德。”酒醴:酒。曲

  • 许史

    源见“金张许史”。借指权贵。北周王褒《长安道》诗:“喧喧许 史座,钟鸣宾未穷。”【词语许史】   汉语大词典:许史

  • 不皦不昧

    《老子》:“一者,其上不皦,其下不昧,绳绳不可名,复归于无物。是谓无状之物,无物之象,是谓惚恍。”后以“不皦不昧”形容恍惚不可捉摸。南朝 齐 王屮《头陁寺碑文》:“惟恍惟惚,不皦不昧,莫系于去来,复归

  • 好叶龙

    源见“叶公好龙”。比喻徒好虚名者。清魏源《寰海后》诗之八:“临时但解驱轩鹤,无事还闻好叶龙。”

  • 登麟阁

    同“丹青上麟阁”。唐卢纶《宝泉寺送李益端公归邠宁幕》诗:“早晚登麟阁,慈门欲付公。”

  • 梦刀头

    源见“大刀头”。指渴望归还。宋黄庭坚《次韵马荆州》:“六年绝域梦刀头,判得南还万事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