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曳裾王门

曳裾王门

曳(yè叶):拖。裾(jū居):外衣的大襟。“曳裾”就是长襟拖地。“曳裾王门”描绘了出入王侯之门的形象,齐(治今山东临淄)人邹阳,善文辩。初从吴王刘濞(bì必),写有《上吴王书》,劝刘濞不要起兵叛汉。其中说道:“我听说蛟龙昂首奋翼,就会浮云雨雾顺势而来;圣明的王侯磨砺志节、提高道德,那么谋士贤臣就会慕名投奔。现在,如果我奋其智能,极尽谋虑,那么可在任何一个诸侯国博取官爵;如果我善于掩饰自己的内在想法,那么任何一个王侯之门我都可以曳裾而入,充当食客的。”后以“曳裾王门”为言奔走投靠权贵之门的典故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51《邹阳传》2338、2340页:“邹阳,齐人也。”“其辞曰:‘……臣闻交(蛟)龙襄首奋翼,则浮云出流,雾雨咸集。圣王底(通“砥”,磨砺)节修德,则游谈之士归义思名。今臣尽智毕议,易精极虑,则无国不可奸(通“干”,干渴追求);饰固陋之心,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?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白《行路难》之二:“弹剑作歌奏苦声,曳裾王门不称情。” 唐·杜甫《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》:“鼓瑟至今悲帝子,曳裾何处觅王门。” 唐·顾况《闲居述怀》:“贫居谪所谁推毂,仕向侯门耻曳裾。” 唐·朱长文《送李司直归淅东幕兼寄鲍将军》:“会作王门曳裾客,为余前谢鲍将军。” 唐·吕温《道州酬送何山人之容州》:“匣有青萍筒有书,何门不可曳长裾。” 唐·韦庄《下第题青龙寺僧房》:“题柱未期归蜀国,曳裾何处谒吴王。” 宋·曾巩《简翁都官》:“倦游公府曳长裾,笑上扁舟指旧庐。” 清·顾炎武《酬李子德二十四韵》:“客舍轻弹铗,王门薄曳裾。”


述补 曳,拖;裾,衣服的大襟。奔忙于王侯权贵的门下。语本汉·邹阳《上吴王书》:“饰固陋之心,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?”唐·李白《行路难》诗:“弹剑作歌秦苦声,~不称情。”※曳,不读作zhuài。△多用于际遇方面。→趋炎附势 ↔贫贱骄人 曳尾涂中


【词语曳裾王门】  成语:曳裾王门汉语词典:曳裾王门

猜你喜欢

  • 椎牛恨

    《韩诗外传》卷七:“是故椎牛而祭墓,不如鸡豚之逮亲存也。”后因以“椎牛恨”指亲人亡殁、不能奉养的痛苦。清方文《甘泉山展墓》诗:“西风空有椎牛恨,北阙曾无射雉缘。”【词语椎牛恨】   汉语大词典:椎牛恨

  • 春蚓笔

    同“春蚓秋蛇”。宋苏轼《书晁补之藏与可画竹》诗:“那将春蚓笔,画作风中柳。”【词语春蚓笔】   汉语大词典:春蚓笔

  • 羹污朝衣

    《后汉书.刘宽传》:“刘宽字文饶,弘农华阴人也……夫人欲试宽令恚,伺当朝会,装严已讫,使侍婢奉肉羹,翻污朝衣。婢遽收之,宽神色不异,乃徐言曰:‘羹烂汝手?’其性度如此。海内称为长者。”又“宽尝行,有人

  • 勇者不必有仁

    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。语出《论语.宪问》:“仁者必有勇,勇者不必有仁。”《周书.梁御等传.论》:“(若干)惠、(王)德本以果毅知名,而能率由孝道,难矣。图史所叹,何以加焉!勇者不必有仁,斯不然矣。”

  • 强不凌弱

    见“强不凌弱,众不暴寡”。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什一行而颂声作矣。”何休注:“夫饥寒并至,虽尧舜躬化,不能使野无寇盗;贫富兼并,虽皋陶制法,不能使~。”【词语强不凌弱】  成语:强不凌弱汉语大词典

  • 环瀛

    《史记.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中国名曰赤县神州……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,乃所谓九州也。于是有裨海环之,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,如一区中者,乃为一州。如此者九,乃有大瀛海环其外,天地之际焉。”后因以“环瀛”指宇

  • 景阳锦

    源见“残锦”。比喻富丽的才思。宋黄庭坚《以酒渴爱江清作五小诗寄廖明略》之四:“景阳机中锦,犹衣被丘 江。”

  • 还家绣衣

    源见“衣绣夜行”。旧时指中功名或居高位返回家乡。明高启《死亭湾》诗:“一旦谒帝阍,还家绣衣新。”

  • 带经人

    源见“带经锄”。指好学苦读的人。宋曾巩《孔明》诗:“平日将军不三顾,寻常田里带经人。”

  • 卖酒长卿

    源见“文君沽酒”。借指文人潦倒未遇,被迫从事贱役。清 袁龙《端正好.寿业师爱庐兄五十》套曲:“也曾做度曲屯田,歌扇僧弥,卖酒长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