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献可替否

献可替否

指臣下对国君劝善规过或议兴议革。公元前522年,齐景公有一次外出打猎归来。晏子在遄(chuán)台随侍,齐大夫梁丘据驱车赶到。齐侯说,只有梁丘据与我和协。晏子答道,据和您不过相同而已,谈不上和协。齐景公问,和协和相同还有所不同吗?晏子道,不同。和协好象做羹汤,用水、火、醋、酱、盐、梅来烹调鱼和肉,用柴禾烧煮,厨工加以调和,使口味适合。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,太浓就加水冲淡。君臣之间也是如此。国君认为可以而其中有不合理的,臣下指出来而使其更加合理;国君认为不合理而其中有合理的部分,臣下指出来而保留其中合理成分。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仪!百姓没有争夺之心。现在梁丘据不是如此,您认为合理,他就说合理;您认为不合理,他也认为不合理。如同用清水去调剂清水,谁还吃它呢?好象琴瑟总弹一个调门,谁还听它呢?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齐侯至自田,晏子侍于遄台,子犹驰而造焉。公曰:‘唯据与我和夫?’晏子对曰:‘据亦同也,焉得为和?’公曰:‘和与同异乎?’对曰:‘异。和如羹焉,水火醯醢梅以烹鱼肉,之以薪。齐之以味,济其不及,以泄其过。君子食之,以平其心。君臣亦然。君所谓可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以成其可;君所谓否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以去其否,是以政平而不干,民无争心。……今据不然。君所谓可,据亦曰可。君所谓否,据亦曰否。若以水济水,谁能食之?若琴瑟之专壹,谁能听之?同之不可也如是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“君以兼览博照为德,臣以献可替否为忠。” 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卷193:“献可替否,拾遗补阙,为近侍之最。”


并列 献,进献;替,废。进献可行的意见,废弃不可行意见。旧指臣子辅佐君主劝善规过,陈述兴革。语本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谓可,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,以成其可;君所谓否,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,以去其否。是以政平而不干,民无争心。”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以兼览博照为德,臣以~为忠。”△常用于劝谏、咨询。→荐可替否 进可替否 替否献可。也作“献可替不”、“献替可否”。


【词语献可替否】  成语:献可替否汉语词典:献可替否

猜你喜欢

  • 长袖善舞

    比喻有了某种条件可以更好地办事。清林则徐《复奏曾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》: “要知英夷平日广收厚积,本有长袖善舞之名,其分卖他夷以牟余利,乃该夷之惯技。” 参见:○长袖善舞 多钱善贾主谓 袖子长,容易舞

  • 祥桑

    《竹书纪年》卷上:“太戊遇祥桑,侧身修行,三年之后远方慕明德重译而至者七十六国。”又《史记.殷本纪》:“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,一暮大拱。帝太戊惧,问伊陟。伊陟曰:‘臣闻妖不胜德,帝之政岂有阙与?帝其修德

  • 同日而言

    同“同日而论”。《晋书.郗鉴传》:“及愍怀太子之废,可谓柔而有正。武秋失节之士,何可同日而言!”见“同日而语”。《晋书·慕容盛载记》:“勋道之茂,岂可与周公~乎?”【词语同日而言】  成语:同日而言汉

  • 倚玉

    源见“蒹葭玉树”。谓高攀或倚附贤者。唐李白《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》诗:“登龙有直道,倚玉阻芳筵。”唐韩愈《和席八十二韵》:“倚玉难藏拙,吹竽久混真。”【词语倚玉】   汉语大词典:倚玉

  • 和氏璞

    同“和氏之璧”。元吴克恭《谷口歌采荣》诗:“哀哉和氏璞,献者楚王城。”

  • 实逼处此

    《左传.隐公十一年》:“无滋他族,实逼处此,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。”本谓迫于形势而占有此地,后用以表示为情势所迫,不得不如此。严复《原强续篇》:“英固西洋之倡国也,其民沈质简毅,持公道,保盛图,而不急为

  • 倾家酿

    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:“刘尹(晋刘谈字真长,又称刘尹)云:‘见何次道(何充字次道)饮酒,使人欲倾家酿。’”《晋书.何充传》:“充能饮酒,雅为刘恢所贵。谈每云:‘见次道饮,令人欲倾家酿。’言其能温克也。”

  • 甘盘

    《书.说命下》:“王曰:‘来汝说,台小子旧学于甘盘。’”孔传:“甘盘,殷贤臣,有道德者。”后借以美称大臣。宋李曾伯《八声甘州.庚戌寿郑丞相》词:“幸际君王神武,上宰是甘盘。”

  • 南山叟

    同“南山皓”。明许潮《同甲会》:“俺几个茹灵芝,共效南山叟。”【词语南山叟】   汉语大词典:南山叟

  • 荡舟不禁

    源见“妖姬荡舟”。指姬妾行为轻狂。宋刘筠《无题》诗:“荡舟殊不禁,奔月可能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