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瓜田李下

瓜田李下

艺文类聚》卷四一引三国 魏曹植《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;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。”后因以“瓜田李下”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。晋干宝搜神记》卷十五:“惧获瓜田李下之讥。”


见“李下瓜田”。《群音类选·〈金兰记·金兰结义〉》:“不记得~,纳履非宜,整冠不雅。”


【典源】《东府诗集》卷三十二《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。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正冠。嫂叔不亲授,长幼不比肩。劳谦得其柄。和光甚独难。周公下白屋,吐哺不及餐。一沐三握发,后世称圣贤。”《艺文类聚》卷四十一引此为曹植作。

【今释】 古诗《君子行》 中说,君子防患于未然,不置身易遭嫌疑的环境之中,路过瓜田时,不弯腰提鞋,在李树下不举手端正帽子,以免让人疑心是摘瓜、李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谨言慎行,避免嫌疑; 也用以指容易涉嫌之处。

【典形】 避李嫌瓜、李下瓜田、李下整冠、远瓜李、正冠避李。

【示例】

〔避李嫌瓜〕 清·杨潮观《信陵君义葬金钗》:“还只为守宫闱,避李嫌瓜。”

〔李下瓜田〕 清·杨潮观《偷桃捉住东方朔》:“愿侍瑶阶扫除花殿,一片冰心,早离李下瓜田。”

〔李下整冠〕 宋·黄庭坚《鹧鸪天·明日独酌自嘲》:“淫坊酒肆狂居士,李下何妨也整冠。”

〔远瓜李〕 唐·白居易《杂感》:“嫌疑远瓜李,言动慎毫芒。”

〔正冠避李〕 南朝梁·戴暠《君子行》:“探甑不凝尘,正冠还避李。”


【词语瓜田李下】  成语:瓜田李下汉语词典:瓜田李下

猜你喜欢

  • 文人无行

    文人缺少高尚的操守。明.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.史书佔毕二》:“文人无行,信乎?”老舍《反对文人无行》:“我们必须把‘文人无行’这句丑话刷洗干净,连一点痕迹也不留。”主谓 指好舞文弄墨的人,往往品行不端

  • 枕中书

    同“枕中鸿宝”。明高启《天池》诗:“灵峰可度难,昔闻枕中书。”

  • 面城坐

    源见“坐拥百城”。谓藏书丰富和以读书自乐。清祁寯藻《东轩诗为张鹤岩先生作》:“岂如先生面城坐,杖屦不出花香中。”

  • 亥豕鲁鱼

    同“鲁鱼亥豕”。清袁枚《考据之学莫盛于宋以后而近今为尤余厌之戏仿太白嘲鲁儒》诗:“或者收藏典籍多,亥豕鲁鱼未免误。”见“鲁鱼亥豕”。宋·文天祥《谢何枢密梦然启》:“其如~之谬,深有惭于负乘。”【词语亥

  • 西南喷酒

    晋.葛洪《神仙传.栾巴》:“栾巴者,蜀郡成都人也。少而好道。……后征为尚书郎。正旦大会,巴后到有酒容,赐百官酒,又不饮,而西南向噀之。有司奏不敬。诏问巴。巴曰:‘……臣适见成都市上火,臣故漱酒为雨救之

  • 化鸱为凤

    《后汉书.仇览传》:“时考城令河内王涣,政尚严猛,闻览以德化人,署为主簿。谓览曰:‘主簿闻陈元之过,不罪而化之,得少鹰鹯之志邪?’览曰:‘以为鹰鹯不若鸾凤。’”后以“化鸱为凤”比喻能以德化民,变恶为善

  • 头痛炙头,脚痛炙脚

    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一四:“今学者亦多来求病根,某向他说头痛炙头,脚痛炙脚,病在这上,只治这上便了,更别求甚病根也。”炙:熏灼。意谓针对疼痛部位医治,不必追究病根。明.张居正《与张新斋计不许东虏款贡》:“

  • 上宫

    源见”桑中“。指美人居住之所。汉司马相如《美人赋》:“途出郑 卫,道由桑中;朝发溱 洧,暮宿上宫。”南朝 梁江淹《别赋》:“桑中 卫女,上宫 陈娥。”【词语上宫】   汉语大词典:上宫

  • 酆城气

    源见“丰城剑气”。本谓丰城剑气。后以比喻人的豪情壮志。唐杜甫《咏怀》之一:“夜看酆城气,回首蛟龙池。”仇兆鳌注:“酆城剑气,池水蛟龙,言壮志犹存。”【词语酆城气】   汉语大词典:酆城气

  • 无完卵

    源见“巢倾卵破”。喻灭门之祸,无一得免。清 戴移孝《惜誓》诗:“一门争死无完卵,三户偷生作楚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