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虞翊增灶

虞翊增灶

指在行军中以增灶的办法来迷惑敌人,并用以形容所处的条件不同,采取的方法也不相同。虞翊,字升卿,陈国武平(今河南鹿邑县)人。安帝时,西羌反,邓太后以虞翊为武郡(今甘肃成县)太守,备羌胡。他在赴任途中,遇到羌胡拦截,这时他先是扬言须得朝廷再派援军才能赴任,使敌人分散抢掠各地。而他又命令士兵昼夜兼程赶赴武郡,并命他们每天增建军灶一倍;到任后,又多方设计歼敌,终于将羌胡叛乱平定。当时有人问他:“过去孙膑在齐魏马陵之战中以减灶办法而大败魏军,而你却反其道而行之,兵书上说,军队日行不超过三十里,而你却叫士兵每日行军近二百里,这是为什么呢?”虞翊说:“这是因为羌人兵多,我们兵少,走慢了容易被敌军知道虚实,走快了他们才难以预测。他们见我军增灶,必以为郡兵增援,人多势大,不敢追击。孙膑当时是示弱于敌以诱敌,我今则是示强于敌,以保全实力,形势不一样,方法也得变化啊。”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58第1868页《虞翊传》:“后羌寇武郡,邓太后以翊有将帅之略,迁武郡太守。……羌乃率众数千,遮翊于陈仓、崤谷,翊即停军不进,而宣言上书请兵,须到当发。羌闻之,乃分抄傍县,诩因其兵散,日夜进道,兼行百余里。令吏士各作两灶,日增倍之,羌不敢逼。或问曰:‘孙膑减灶而君增之,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,以戒不虞,而今日且二百里。何也?’翊曰:‘虏众多,吾兵少。徐行则易为所及,速进则彼所不测。虏见吾灶日增,必谓郡兵来迎。众多行速,必惮追我。孙膑见弱,吾今示强,势有不同故也。’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终非池中物

    比喻有谋略有才能的人总会有所作为。《三国志.吴志。周瑜传》:“恐蛟龙得云雨,终非池中物也。”【词语终非池中物】  成语:终非池中物

  • 烟波老

    同“烟波钓徒”。宋张元幹《渔家傲.题玄真子图》词:“醉眼冷看城市闹。烟波老,谁能惹得闲烦恼?”

  • 一现昙华

    比喻事物或人物一出现就很快消失。华,同“花”。景定成《稚伶刘箴俗哀词》之三:“翻成薄命红颜女,一现昙华惹世疑。”参见“昙花一现”。见“昙花一现”。景定成《稚伶刘箴俗哀词》3:“翻成薄命红颜女,~惹世疑

  • 人琴感

    源见“人琴俱亡”。指对亡故亲友的哀悼缅怀之情。清吴雯《题侯大年凤阿山房图》诗之二:“伤心空有人琴感,残墨还应照草堂。”

  • 太丘道

    《后汉书.许劭传》:“劭尝到颍川,多长者之游,唯不候陈寔。又陈蕃丧妻还葬,乡人毕至,而劭独不往。或问其故,劭曰:‘太丘道广,广则难周;仲举性峻,峻则少通。故不造也。’”东汉许劭遍访名士,却不拜访德高望

  • 裂陕

    《公羊传.隐公五年》:“天子三公者何?天子之相也。天子之相则何以三?自陕而东者,周公主之;自陕而西者,召公主之。相处于内。”陕,指今河南省 陕县。后遂以“裂陕”为朝廷大臣出任地方长官的典故。南朝 梁江

  • 书读五车

    同“书富五车”。明 王錂《寻亲记.局骗》:“我好痴,教孩儿学甚文章!比似我书读五车,那曾上金马玉堂?”主谓 形容书读得多,知识很丰富。语本《庄子·天下》:“惠施多方,其书五车。”明·范受益《寻亲记·局

  • 中郎笔

    源见“郭泰碑铭”。借指撰写死者碑铭的大手笔。蔡邕曾任中郎将,故称。清查慎行《外舅陆射山先生挽歌》:“世乏中郎笔,谁为有道铭?”

  • 羊裘钓

    《后汉书.严光传》载:严光一名遵,字子陵,少有高名,与刘秀同游学。及秀即帝位,光变姓名,披羊裘钓泽中。帝查访得知,“乃备安车玄?,遣使聘之,三反而后至”。“除为谏议大夫,不屈,乃耕于富春山,后人名其钓

  • 击碎唾壶

    同“唾壶击缺”。清魏源《秦淮灯船引》:“有客虬髯醉咽鸣,击碎唾壶小酒唱。”见“击缺唾壶”。清·魏源《秦淮灯船引》:“有客虬髯醉咽呜,~小酒唱。”【词语击碎唾壶】  成语:击碎唾壶汉语大词典:击碎唾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