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乌鹊填桥”。指七夕神话牛郎 织女相会事。宋欧阳修《渔家傲.七夕》词:“喜鹊填河仙浪浅,云?早在星桥畔。”
源见“取青拾芥”。形容高官显位取之极易。《文选.任昉〈天监三年策秀才文〉之二》:“辎軿青紫,如拾地芥。”刘良注:“取易如拾地草也。”《资治通鉴.唐高祖武德元年》:“凭借国威,取王世充如拾地芥耳!”胡三
源见“渭滨垂钓”。指归隐。金段成己《行香子.书舍偶成》词:“不如闻早,觅个归程,向渭川渔,东市卜,富春耕。”
西晋.陈寿撰《三国志.魏书.吕布传》附“陈登”载:东汉末年,许汜(汜音sì)与刘备在谈到陈登(字元龙)时,“汜曰:‘昔遭乱过下邳,见元龙。元龙无客主之意,久不相与语,自上大床卧,使客卧下床。’备曰:‘
源见“鸥鹭忘机”。指隐逸。南朝 梁任昉《别萧咨议》诗:“傥有关外驿,聊访狎鸥渚。”【词语狎鸥】 汉语大词典:狎鸥
见“苛政猛于虎”。《民国通俗演义》59回:“袁(世凯)乃纵容粤吏……~,同恶相济。”【词语苛政猛虎】 成语:苛政猛虎汉语大词典:苛政猛虎
《左传.庄公二十八年》“子元以车六百乘代郑,入于桔柣之门。”晋.杜预注:“桔柣,郑远郊之门也。”柣,音dié。春秋时,郑国郊外有桔柣门。历史记载,公元前666年楚大军曾兵临此门。后遂用为郑地代称。唐.
唐白居易《南园试小乐》诗:“高调管色吹银字,慢拽歌词唱《渭城》。”古代笙笛类乐器上用银作字,以表示音调的高低。因以“银字”代指笙笛等乐器。宋毛滂《诉衷情.三月八日仲存席上见吴家歌舞》词:“银字歇,玉杯
《玉台新咏.日出东隅行》:“使君从南来,五马立踟蹰。”古乘驷马车,至汉时太守出则增一马,为五马。因以“五马”借指太守的车驾。唐钱起《送张中丞赴桂州》诗:“云衢降五马,林木引双旌。”亦为太守的代称。北周
源见“鸿爪雪泥”。形容人生四处飘泊及其所留痕迹。明袁宏道《黄平倩至玉泉以书见要》诗:“几年抛没叹吹云,又作飞鸿留爪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