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峰山

三峰山

①在今江西贵溪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7信州贵溪县:三峰山“一名天冠山。三峰鼎立,有泉从崖隙东西泻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1广信府:三峰山“在贵溪县南二里。三峰相并,东连王表岩,西接五面山,南北孤绝”。因移象山书院于山,俗亦呼为象山。

②在今江西宜丰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瑞州府新昌县:三峰山在“县西五里,与县冶前盐岭相接。《志》云,盐岭高出群山,下瞰邑市,鳞鳞可数”。

③在今浙江丽水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处州府丽水县:三峰山“在府西五十里。下曰灵峰,中曰翠峰,上曰岑峰,林峦秀丽,为一境之观”。

④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南二十里。《金史·哀宗纪》:天兴元年(1232)正月,“大元兵及两省军战钧州之三峰山,两省军大溃”。即此。

⑤一名石峰山。在今湖南桂东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桂东县:三峰山“三峰耸秀,蜿蜒十余里”。

⑥在今广西扶绥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新宁州:三峰山“三峰并峙,环列如屏,俗名笔架山,下有金鸡岩”。

⑦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思恩县:三峰山在“县东二十里。三峰并列,下有石岩洞,泉出其中,引流溉田”。

⑧在今四川长寿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长寿县:三峰山“在县西十里,有三峰高耸”。

⑨又名三崇山。在今云南云龙县西南旧州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云龙州:三峰山“在州(今旧州)西五里。一名三崇山, 壁立万仞, 人迹罕至”。

⑩在今蒙古国东南胪朐河源西。《明史·成祖纪》:永乐十二年(1414)亲征瓦剌,六月“追至土剌河,马哈木宵遁。庚戌,班师,宣捷于阿鲁台。戊午,次三峰山,阿鲁台遣使来朝”。


古山名。又称三封岭。在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南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绍定五年(1232年),蒙古兵自唐州趋汴,金将完颜哈达等自邓州赴援,“次三峰山,军士有不食至三日者”,被蒙古军所败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谷口镇

    即今福建古田县西南谷口。元置巡司于此, 明正统间废。

  • 罗井镇

    北宋置,属富顺监。在今四川富顺县东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7: 罗井在 “监东八十里”。

  • 齐子岭

    一名秦岭。即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里秦岭山。北周、北齐分界处,为双方攻守要地。《周书·杨㯹传》:西魏大统十二年(546),“及齐神武围玉壁,别令侯景趣齐子岭”。《周书·武帝纪》:建德五年(5

  • 白玉州

    清宣统元年(1909)于德尔格忒土司南部地置,属登科府。治所在麻陇(今四川白玉县)。“白玉”,藏语意为“吉祥盛德之地”。1913年改为白玉县。清宣统二年(1910年)置,治今四川省白玉县。1913年降

  • 红崖堡

    明置,属高台所。即今甘肃高台县西南一百二十里红崖子乡。清设守备。

  • 独山县

    1913年改独山州置,属贵州黔中道。治所即今贵州独山县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在贵州省南部,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。面积2445平方千米。人口32.9万。辖8镇、10乡(含3民族乡

  • 六州河

    即今辽宁绥中县与兴城市分界之六股河。清张穆《蒙古游牧记》卷2引《元一统志》:“六州河在利州(今辽宁喀喇沁蒙古自治县)东南八十里。”《明一统志》卷25辽东都司:六州河“大宁建州六州之水合流, 自广宁前屯

  • 笙竹岐

    在今湖南湘阴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湘阴县 “锡江砦” 条下: 笙竹岐 “世传舜采笙竹于此。今为笙竹驿”。

  • 古州厅

    清雍正七年(1729)置,属黎平府。治所即今贵州榕江县。1913年改为榕江县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置,治今贵州省榕江县。辖境相当今榕江县地。属黎平府。1913年改置榕江县。

  • 大兴堡

    明置,属广宁左屯卫。即今辽宁葫芦岛市东北大兴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左屯卫:大兴堡在“卫西六十里,又西与宁远卫接界。堡北有新庄子可屯兵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