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里湾渡

三里湾渡

在今安徽阜阳市东北三里,柳河(又名旧黄河)汇入白杨湖诸水入颍处。明正德《颍州志》卷2:三里湾渡“在州东三里颍水。旧与黄河会处渡,通东北乡蒙、亳二县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汾西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临汾县置,属吕州。治所即今山西汾西县。大业初属临汾郡。唐武德初属吕州,治所在今汾西县南四十里申村。后属晋州。开元中移治今汾西县东南四十二里后义村。北宋太平兴国七年(982)还治

  • 新民厅

    清嘉庆十八年 (1813) 分承德、广宁二县地置,属奉天府。治所在新民屯 (今辽宁新民市)。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升为新民府。清嘉庆十八年(1813年)析承德、广宁二县地置,治今辽宁省新民市。属

  • 包子寺寨

    亦作牟尼包座寺寨。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南牟尼乡南包座。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3)置包子寺寨土千户。

  • 斡脱剌儿

    一作兀的剌儿、兀提剌耳、兀答剌儿,又作讹打剌、讹答剌。元察合台汗国属地,在今哈萨克斯坦锡尔河东,阿里斯河口附近。《元史·贾塔剌浑传》: “岁己丑,将所部及契丹、女直、唐兀、汉兵,攻斡脱剌儿城。”

  • 兴隆庄

    即今台湾省高雄市北左营区。清康熙间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2凤山县有“兴隆庄”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)曾于此置凤山县。

  • 南仙洞

    在今贵州平坝县东南十五里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 “南仙洞在卫东南十五里。石壁高十丈,入洞二十余武,地势宽平,可容千人。” 又郭子章《黔记》 卷8: “南仙洞古名南蛇洞,举人陈宪改今名。”

  • 景山镇

    北宋置,属安化县。即今甘肃庆阳县西一百里景山里。在吉林省靖宇县西北部。面积303平方千米。人口9680。镇人民政府驻景山,人口4590。东有五斤顶子山,山有五景,故名景山。1962年从那尔轰公社析置景

  • 两棠

    即邲。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。《吕氏春秋·至忠篇》:“荆兴师,战于两棠,大胜晋。”孙蜀丞《左宦漫录》两棠考:“两棠,即邲地也。”

  • 南汝河

    元至正年间分汝水下游为南汝河。以支流��水为正源。 明嘉靖末,��水改道东流注澺水 (称洪河), 遂以源出泌阳县东北之支流水为正

  • 呼玛县

    1913年改呼玛直隶厅置,属黑龙江省黑河道。民国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 卷2: “以呼玛河得名。” 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北金山乡。1916年移治古站 (今黑龙江省呼玛县)。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。在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