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九龙泉

九龙泉

①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文乡南十五里。清同治《河南通志》卷8:九龙泉“泉有九窟,源深莫测。唐开元间旱祷有应,赐名九龙泉”。

②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28冯翊县:“九龙泉在县东南八里。有九穴同为一注,因名九龙,今谓之鹅鸭池。”已湮。

③在今甘肃西和县西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西和县:九龙泉“四时湛然,水旱如一,夏凉冬温,居引以灌溉”。


(1)在今河南省灵宝市西。唐开元间敕封跃泉侯,置庙于泉侧。宋邵雍有《九龙泉》诗。(2)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摩星岭下。白云山岩石多裂隙,渗入岩层的雨水沿裂隙流动,遇薄弱处便涌而为泉,故山中多泉水。以九龙泉最著。相传秦代方士安期生隐居此处时,本无泉水,后有九个童子出现,片刻间即见泉水涌出,疑童子为龙所变,故名九龙泉,又称安期井。从唐代开始,这里又是广州市民祈雨之所。附近原有九龙庵、龙王神祠等,今已不存。九龙泉出水量大,清洌甘甜,用以泡茶,香气袭人;用以制粉条,柔韧爽滑。沙河镇(在白云山脚)特产“沙河粉”即以此水制成。1958年在九龙泉口装设直径1米多的六角形花岗石栏,泉旁绕以龙柱护栏,立有高约2.5米的石碑一方,中刻行书“九龙泉”三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清洁湾

    在今江西波阳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7饶州鄱阳县: 清洁湾 “在县东南七里。《鄱阳记》 云:隋开皇中,太守梁文谦莅官清洁,取此湾水以自供。后人思其德,号为清洁”。

  • 井陉山

    又名陉山。在今河北井陉县北,与鹿泉市接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石邑县:“井陉山在西。”《元和志》卷17井陉县:陉山“四面高,中央下,如井,故曰井陉”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二》 引《旧志》:“山在今县北五十

  • 云龙山

    ①在今江苏徐州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:云龙山,“《志》云,山出云气,蜿蜒如龙,因名。其东南岭有大石佛,俗因谓之石佛山”。②在今江西瑞金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8瑞金县:云龙山“在县南五十里。约高

  • 广孝泉

    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东南二里。古名舜井。南宋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75: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(1011),“幸舜庙,赐舜井名广孝泉”。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东南。旧名舜井,东西相去四百步,泉脉相通。城

  • 大堆铺

    一名勒工街。在今江西浮梁县北八十里勒功。清时尝置巡检于此。

  • 翔庆军

    北宋明道元军 (1032) 西夏置,治所在灵州 (今宁夏吴忠市北)。后废。

  • 碉门路

    亦名夔松路、和川路。唐、宋雅州通吐蕃三道之 一。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北行,溯天全河而上,越马鞍山或二郎山,西至康定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7雅州 “碉门寨” 条下: “自雅州西通蕃之路有三: 曰灵关、曰碉

  • 阖闾墓

    在今江苏苏州阊门外虎丘山下。阖闾是春秋末吴国国君。《越绝书》 卷2: “阖闾冢在阊门外,名虎丘。下池广六十步,水深丈五尺,铜椁三垂,坟池六尺,玉凫之流、扁诸之剑三千,方圆之口三千,时耗、鱼肠之剑在焉。

  • 角尖山

    在今湖南洞口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武冈州“风门山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州北百八十里有角尖山。山有二,曰大角尖、小角尖,其状如角,周围森耸,路通沅江。”

  • 嵩阳宫

    在今河南登封市北五里。北魏太和八年(484) 建嵩阳寺。唐改为观,五代周始作书院。宋改天封观。元至元间改名嵩阳宫。院内有古柏三株,相传汉武帝登嵩时封三将军。柏今存其二。大将军柏周长约六米,二将军柏周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