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五溪

五溪

古辰州境五条水的总名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“武陵有五溪,谓雄溪、��溪、无溪、酉溪,辰溪其一焉。夹溪悉是蛮左所居,故谓此蛮五溪蛮也”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 章怀太子注引郦注作“武陵有五溪,谓雄溪、��溪、酉溪、��溪、辰溪,悉是蛮夷所居,故谓五溪蛮。”并指出:“土俗‘雄’作‘熊’, ‘��’作‘朗’, ‘��’作‘武’,在今辰州界”。则“��溪”应为朗水,“无溪”或“��溪”应即今武水。


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今湖南省沅陵县以西“五溪蛮”所居地沅江五条支流的总称。一为雄溪,亦作熊溪;二为��溪,亦作朗溪;三为辰溪;四为酉溪;五为武溪,亦作沅溪、㵲溪(见《水经注·沅水》、《宋书·荆雍州蛮传》及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李贤注)。后世亦有称五溪为酉溪、辰溪、巫溪、武溪、沅溪者,见《太平寰宇记》(《舆地纪胜》夔州路黔州《景物上》五溪引)及《文献通考·四裔考》。五溪今名除辰溪、酉溪为今辰水、酉水外,其余诸水说法不一:雄溪一说即今巫水,一说即今渠水;��溪一说即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之明溪,一说即今沅陵县东北之明溪,一说即今渠水;武溪一说即今泸溪县之武水,一说即今㵲水。夹溪居民称五溪蛮;因在武陵郡境内,亦称武陵五溪蛮。其聚居地约在今湘西及四川、贵州部分地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桥山

    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南海县:大桥山“在番禺县西北十八里。形如象鼻,下临大涧”。

  • 叆阳堡

    明置,属定辽右卫。在今辽宁凤城市东北一百二十八里叆阳城。嘉靖初置守备驻防。万历八年 (1580) 明军与女真王兀堂激战于此。在今辽宁省凤城市东北叆阳城。明边堡,为与建州努尔哈赤属部互市之处。

  • 清原县

    1928年改清源县置,属奉天省辽沈道。治所在八家子 (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)。1929年属辽宁省。1945 年改属安东省,1949年属辽东省。1954年仍属辽宁省。1989年改设清原满族自治县。旧县名

  • 绝水

    即今山西高平市西北丹水上源。源出高平市西北繖盖山,东南入泫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上党郡泫氏县: “杨谷,绝水所出,南至野王入沁。” 《水经·沁水注》: “绝水出泫氏县西北杨谷,……东南流,左会长平水,

  • 聊邑县

    唐天祐三年 (906) 改聊城县置,属博州。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市东北。五代唐同光初复为聊城县。古县名。唐天祐三年(906年)改聊城县置,治今山东省聊城市东北。五代唐同光初复为聊城县。

  • 邛道

    即九折坂,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大相公岭。《汉书·王尊传》载:益州刺史王阳“行部至邛郲九折坂”时慨叹于此。即“九折坂”。

  • 中道镇

    在今广东信宜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信宜县:中道镇在“县东北五十里。东川所经也。有巡司,洪武中置”。古镇名。在今广东省信宜市东北中道坡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信宜县,中道镇,“县东北五十里,东川所经也。

  • 峡州路

    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改硖州置,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夷陵县(今湖北宜昌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、枝城、长阳、远安等市县地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)朱元璋改为峡州府。元至元十七年(12

  • 钳州

    唐代析开边县置,治所约在今云南盐津县北四十二里普洱渡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盐津县地。后废。

  • 西安子

   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二十四里南窖乡西安村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6房山县图:县西北有西安子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