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阳县
北魏置,属清水郡。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伯阳乡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苗谷水“南出刑马山,……东径伯阳城南,谓之伯阳川。盖李耳西入,往径所由,故山原畎谷,往往播其名焉”。隋开皇中改为秦岭县。
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甘肃省天水市东伯阳镇。属秦州。隋开皇中改名秦岭县。
北魏置,属清水郡。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伯阳乡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苗谷水“南出刑马山,……东径伯阳城南,谓之伯阳川。盖李耳西入,往径所由,故山原畎谷,往往播其名焉”。隋开皇中改为秦岭县。
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甘肃省天水市东伯阳镇。属秦州。隋开皇中改名秦岭县。
一名古心坪、赤城山。在今四川峨眉山玉女峰左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17峨眉县:华严坪“在纯阳殿后,有古心和尚开建静室,亦名古心坪。《峨眉山志》:华严坪即赤城隐士旧居。古名赤城山。昔有香烟、罗汉、白云三寺
①为巨马河一支流。自拒马河分出,历今河北涿州、高碑店等地,复与拒马河合流。即古之督亢沟水。《水经·巨马水注》:督亢沟水“上承涞水于涞谷……其水自泽枝分,东径涿县故城南。……督亢水又南谓之白沟水,南径广
即今湖南衡阳县 (西渡镇) 北四十六里渣江镇。清乾隆二十年 (1755) 设县丞驻此。
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北六十里破鲁堡村。《清一统志·朔平府》: 破鲁堡 “在左云县东六十里,明嘉靖二十二年筑,周三里有奇”。
秦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临沂市西南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 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 说:“沂州临沂县有汉戚县故城。” 《续山东考古录》 卷20谓疑即县西南四十里之舜歌城。三国魏属东海国。西晋以后废。
1913年改虎林厅置,属吉林省依兰道。治所在呢玛河口 (今黑龙江省虎林县东北虎头镇)。以七虎林河而得名。据穆晔骏 《满语地名翻译中的几个问题》 附: 满语地名表 (载 《地名知识》 1983年第3期)
即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之安宁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台登县:“孙水南至会无入若,行七百三十里。”汉武帝时,司马相如定西南夷,桥孙水以通邛莋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4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:孙水“在司北。一名长河。源出
①即今广西西林县治。《清一统志·泗城府》:八达“在西隆州西南土黄甲,逼近滇黔苗寨,最为扼要之地。本朝雍正七年设州同驻此”。“八达”系壮话音译,八意为口,达为河,“八达”意即河口,因位于驮娘口、花贡沟交
①北周改横山县置,属六合郡。治所在今江苏六合县东,以方山名县。隋开皇四年(584)省入六合县。②隋大业三年(607)改良泉县置,属离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方山县南二十八里方山村。因方山为名。唐属石州,贞观
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寺与乌龙寺之间麻浩湾。开凿于东汉时期,共有二百余座墓穴,墓室类型多样,大小不一,其中1号墓规模最大。墓内浮雕题材丰富多样,有停车话别、孙叔敖故事、老莱子娱亲、荆柯刺秦王、牧马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