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平山

天平山

①在今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西北,疑即罕山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临潢府:“有天平山、好水川,行宫地也,大定二十五年命名。”

②在今江苏苏州城西二十里。支硎山之南。北宋朱长文《吴郡图经续记》卷中:天平山“巍然特出,群峰拱揖,郡之镇也”。明王鏊《姑苏志》卷8:天平山“其山顶正平, 曰望湖台,上巨石圆而面湖者,曰照湖镜”。《清一统志·苏州府一》:天平山“范仲淹祖墓在焉。旁即范氏义庄,后辟为园”。

③在今河南林州市西三十里。宋柳开有《游天平山记》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林县:天平山“峰峦泉石,奇胜万端”。


(1)古称白云山。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境、灵岩山北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天平山“府西二十里,……山顶正平。”海拔221米。花岗岩山丘,岩石形状奇特。半山两崖对立如门,形成“一线天”。笔架峰后岩石参差错落,人称“万笏朝天”。“一线天”旁泉水出注如线,味甘洌。山麓成片枫林,深秋红叶如火,称“万丈红霞”。南坡有范仲淹祖坟,俗称“范坟”。山顶有望湖台,上有一圆石,面向太湖,称照湖镜。远观太湖,水天相接,为游览胜地。(2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。南北走向,一般海拔1300米左右。主峰蔚青岭(1804米),在龙胜县南部。地层古老,主要由变质页岩和砂岩构成。保留大片亚热带原始林。主峰东北侧有国家级花坪自然保护区。1956年在此首先发现孑遗植物银杉并命名。有几十种杜鹃品种,被誉为“杜鹃之乡”。

苏州天平山龙门(一线天)


猜你喜欢

  • 桥墟

    即今广西贵港市东南六十里桥圩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贵县图: 东南有桥墟。民国 《贵县志》 卷1: 桥墟 “今桥头乡南岸,最著名墟市,为四大墟之一”。

  • 神尾山

   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。《宋史· 河渠志四》: 宋元丰初,都水监丞范子渊议,“起巩县神尾山,至士家堤,筑大堤四十七里,以捍大河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北。北宋元丰二年(1079年)修清汴工程,自翠县

  • 两路口汛

    即今湖北麻城市北九十里两路口乡。清置外委驻此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73《兵事》:清同治三年(1864)十一月,张总愚“入麻城,屯两路口”。

  • 土沱铺

    在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旱土场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江北厅:土沱铺“在厅东七十五里”。

  • 南海口关

    明置,属抚宁县。在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,山海关南十里老龙头。为戍守要地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抚宁县: 南海口关,“天启二年增设龙武营于此。《志》 云: 南海口东五里曰老龙头,极冲也”。清称宁海城。

  • 太平砦

    ①又名太平营。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四十里太平寨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城子岭关,“《边略》云:青口东第四关也,关内三十里有太平砦,亦曰太平营。嘉靖十年,三卫部长导北部入寇,犯太平砦,官军拒却之”。

  • 闽中

    旧时为福州府别称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8福州 《景物上》: 闽中,“南丰 《道山亭记》,福于闽为土中,所谓闽中也”。明陈鸣树著 《闽中考》,所考皆福州府境内山川、古迹。(1)地区名。在福建省中部。泛指

  • 翁鞋山

    即今广东深圳市宝安区南鞋洲。明 《郑和航海图》 东莞所南海中有翁鞋山。古岛屿名。即今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南海中鞋州。

  • 西盐州都督府

    唐置,属北庭都护府。在今哈萨克斯坦咸海西。后废。

  • 龙支县

    西魏废帝二年(553)改金城县置,属枹罕郡。治所即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9龙支县:“西南有龙支谷,因取为名。”一说在今甘肃永靖县北。唐属鄯州,上元后陷于吐蕃。古县名。北魏初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