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白楼

太白楼

①在今山东济宁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济宁州》:太白楼“在州南城上。唐李白游任城,县令贺知章觞白于此,后人因建楼焉”。楼原在任城故城内。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)移今址。

②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9汉阳军:太白楼“在军北十里”。唐李群玉《汉阳太白楼》诗云:“江上晴楼翠霭间,满帘春水满窗山。青枫绿草将愁去,远入吴云瞑不还。”


(1)又称谪仙楼、太白祠、青莲祠。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矶。是后人纪念唐代诗人李白而建造的宏大楼阁。李白晚年寄寓当涂,曾多次来游,写诗作词。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,宋、元、明、清,屡毁于兵火,今楼为清光绪年间建筑。依山而建,前后三进,左右回廊,青石台阶。主楼3层,飞檐翘角,黄绿琉璃瓦顶,雕梁画栋,金碧辉煌。大门上有“唐李公青莲祠”金书横额,檐下两壁嵌有重修太白楼碑记和李白生平碑文。一楼迎面一巨大屏风,绘有李白漫游采石画,壁上挂李白游踪图。楼上黄杨木雕李白像,栩栩如生;有李白手书拓本和各种版本诗集陈列。登楼远眺,千里江流,尽收眼底,素有“风月江天贮一楼”之称。现为“李白纪念馆”驻地。(2)在安徽省歙县城西练江南岸、太平桥西端。背靠披云峰,侧有新安碑园。相传李白访歙州名士许宣平,在此饮酒赋诗得名。许宣平于唐景云间隐居歙县紫阳山南坞,后有题壁诗:“居隐三十载,筑室南山巅。静夜玩明月,闲朝饮碧泉。樵人歌垅上,谷鸟戏岩前。乐矣不知老,都忘甲子年。”天宝间李白自翰林出,在洛阳传舍见这首传抄的诗篇,赞曰:“此仙人诗也!”于是前来访许宣平,未遇。留下《题许宣平庵诗》:“我吟传舍诗,来访真人居。烟岭迷高迹,云林隔太虚。窥庭但萧索,倚柱空踌躇。应化辽天鹤,归当千岁余。”楼始建于唐,屡圮屡兴,现有前后两进,依山傍水,古雅飘逸,显示出徽派楼宇建筑的风貌。内有书画文物陈列,向游人开放。(3)即太白酒楼。在山东省济宁市南部旧城墙之上。传为唐代诗人李白客游任城(今济宁市)时饮酒处,后人建楼以纪念,唐人沈光篆书作文。楼原在任城故城内,元代重修。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)移今址。1948年因战火毁坏,建国后重修。二层飞檐,歇山式顶,通高20米。二楼内有“诗酒英豪”匾额,壁嵌李白、杜甫、贺知章阴线浅刻画像,系明万历年间李汉章立石。外壁周围镶金、元、明、清各代碣石40余块,有“太白一去不复留,任城尚有崔巍楼”之语。现已辟为李太白纪念馆。楼下存“”字刻石一方,传为李白手书,系清嘉庆十年(1805年)运河边出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秦良玉墓

    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十五里三教寺后。《清一统志·石柱厅》: 秦良玉墓 “在厅东十五里回龙山”。秦良玉 (1574或1584—1648),明四川忠州 (今忠县) 人。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。马死,代领

  • 迈号铺

    即今海南省文昌县南二十里迈号镇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文昌县南有迈号铺。

  • 沿河口

    即今北京市门头沟西北沿河城乡。明于此设守御千户所。清改置都司。

  • 小槐里城

    在今陕西兴平市西,接武功县界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杨阜传》:“阜徙郡小槐里,百姓襁负而随之。”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径(槐里)县之故城南。《汉书集注》:李奇谓之小槐里,县之西城也。”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

  • 清远卫

    明置,属广东都司。治所在今广东清远市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: 清远卫 “在县治东,洪武二十二年建”。

  • 裹河

    在今安徽无为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无为州: 裹河在 “州西十里。源出州北五十里之青檀山,下流入大江”。

  • 阿迷

    亦作阿速。即今新疆阿克苏市。顾炎武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卷117《西域土地人物略》:“土力苦扯(城)西北百里为阿迷城,三城相连,周环山水。”

  • 大员

    又作台员。指今台湾台南市西安平镇一带。此地乃台窝湾族的原住地,因以族名为地名。转音为台湾。古地区名。又作大圆(张燮《东西洋考》)。台湾的前称。见明陈第《东番记》。即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安平一带。《大清一统

  • 腰驿

    明置,属会川卫。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凤营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: 腰驿“在卫南七十里。又南七十里为黎溪驿”。

  • 军潭隘

    在今江西广丰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》:军潭隘“在广丰县东南五十里。南至福建浦城县界塘峰洞十五里,西至封禁山五十里。相近又有港头、石溪、上木、靖安四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