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帕木竹巴

帕木竹巴

明代西藏地名。元代宣政院在乌思藏置十三万户,于乌思地区 (前藏) 置六万户中伯木古鲁万户最强,元末逐渐取代萨迦地方政权。明沿元制,洪武八年 (1375) 诏置帕木竹巴万户府,永乐四年(1406) 晋封为灌顶国师阐化王,允世袭。其治所在今乃东县境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黑田铺

    在今湖南邵东县北二十里黑田铺乡。旧属邵阳县。清置黑田巡司。1952年划归邵东县。

  • 南屿

    ①即今福建闽侯县东南南屿镇。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移五县寨巡司于此。②即今台湾澎湖群岛南端之七美屿。清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 卷1: “南屿亦名大屿,先时居民甚多,以波涛不测,移居八罩屿。”

  • 浪弥州

    ①唐开元十七年 (729) 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或石棉、汉源等县境。北宋又作浪㳽州。 后废。②唐置羁縻州,属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境。后废。

  • 雒邑

    即洛邑。一名成周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 武王 “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”。

  • 乐清县

    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)吴越改乐成县置,属温州。治所即今浙江乐清市。南宋咸淳元年(1265)属瑞安府。元属温州路。明、清属温州府。民国初属浙江瓯海道。1927年直属浙江省。1993年改设乐清市。

  • 别蚌寺

    即布雷峰寺。在今西藏拉萨市西北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6:“布赖蚌寺俗名别蚌寺。”

  • 子产祠

    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北。《晋书·李矩传》:晋刘畅领兵讨李矩,“矩未暇为备,遣使奉牛酒诈降于畅……矩令郭诵祷于郑子产祠”,即此。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广武郡苑陵县有子产祠,即此。

  • 巴峪关

    明置,属南江县。在今四川南江县东北二百三十五里米仓山,与陕西南郑县交界道口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巴州“米仓关”条下:“《郡志》:大小巴山之间有巴峪关,嘉靖中置。”

  • 三会县

    北魏置,属肆卢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。太平真君七年(446)废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。因三会河而得名。属秀容郡。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并入肆卢县。《魏书·太宗纪三》:泰常八年(4

  • 跋那山

    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。《魏书·蠕蠕传》: 北魏登国九年 (394), “曷多汗与社率部众弃其父西走,长孙肥轻骑追之,至上郡跋那山,斩曷多汗”。古山名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东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