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曲周县

曲周县

汉高帝六年(前201)封郦商为曲周侯。武帝建元四年(前137)置县,属广平国。治所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北四十里。东汉属巨鹿郡。西晋后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属洺州,大业二年(605)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仍属洺州。北宋熙宁三年(1070)废入鸡泽县,元祐中复置,并迁治今曲周县。元属广平路。明属广平府。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
在河北省南部。属邯郸市。面积667平方千米。人口40.3万。辖4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曲周镇。战国属赵。秦属邯郸郡。汉初为曲周侯国。高祖元年(前206年)封郦商为曲周侯,武帝建元四年(前137年)置曲周县,治今古城营(今属邱县),属广平国。明嘉靖《广平府志》:“说者谓曲,委曲也。闾里曰乡曲,怀抱曰心曲。邑在河曲,水徙而周,故曰曲周。”并于今县东南置斥章县(治今西呈孟)。晋曲周县省入斥章县,属广平郡。北魏景明中在曲周故地置曲安县,北齐废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斥章县省入平恩县,并徙治斥章故城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析平恩县置曲周县(治原县城)、洺水县(治斥章故城)、平恩县还故治,三县均属洺州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曲周县省入洺水县,属武安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曲周县,属洺州,天宝元年(742年)改属广平郡,至德二载(757年)复属洺州。北宋熙宁三年(1070年)省入鸡泽县。元祐二年(1087年)复置,移今治,属洺州。元属广平路。明、清属广平府。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,次年属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49年属邯郸专区。1958年鸡泽、广平、丘县、肥乡县并入。1960年改属邯郸市。1961—1962年鸡泽、广平、丘县、肥乡县先后析出,恢复原建制,属邯郸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93年划归邯郸市。地处河北平原南部,地势平坦。有滏阳河、老漳河、老沙河流经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。为省粮食生产基地县。特产红枣、辣椒、枸杞。有化肥、机械、建材、纺织等工业。邯曲铁路、邯临、曲魏等公路经此。有郭企之纪念亭、吕洞固烈士公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清源河

    即今甘肃渭源县西南清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临洮府渭源县: 清源河 “出县西南之五竹山,东流入渭。其水甚清,因名”。

  • 毕拉尔河卡伦

    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)设,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西北额尔古纳河东岸毕拉尔河村。

  • 山东东路

    金初改宋京东东路置,治所在益都府(今山东青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泰山以北,沾化、商河、禹城、长清以东及沂河流域和江苏沭阳以东,淮河以北地区。金末废。金改宋京东东路置,治益都府(治今山东青州市)。因地处

  • 七州

    唐置,治所在比景县(今越南义静省境)。贞观八年(634)改为景州。后废。

  • 斡可阿怜千户

    金置,属速频 (恤品) 路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 (伯力) 附近。《金史·地理志上》 恤品路: “北至边界斡可阿怜千户二千里。”

  • 李城

    即今河南温县治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平皋县:“有李城。”《晋书·石季龙传》:石遵闻季龙之死,屯于河内。姚仲弋、苻洪等班师而归,“遇遵于李城”。隋移温县治此。即今河南省温县治。战国赵孝成王时秦攻邯郸,李

  • 阅马台 (臺)

    又名凉马台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。十六国后赵石虎所筑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300引 《邺城故事》: 凉马台 “一名阅马台,一名戏马台”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 “漳水自西门豹祠北,径赵阅马台西。……石虎每讲武于

  • 马公泉

    在今湖北恩施市东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施州卫:马公泉“宋嘉祐中,运使马公按部至州,以城跨山不可凿井,乃相视水脉,以竹引此泉入城中,公私赖之”。

  • 塘惟城

    亦作塘堆城。在今安徽滁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滁州: 塘惟城 “在州南三十里。又南十里有龚家城。又蒋家城,在州东南五十三里。《志》云: 三城皆傍湖泽。相传南唐筑瓦梁堰以拒北师,水势横溢,居民筑此城

  • 万人城

    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四十里浈山上。《元和志》卷34浈阳县:浈山“尉佗为城于此山上,名曰万人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