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海山
①古名熊岳山。在今辽宁盖州市西南滨海处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: 望海山在 “ (盖州卫) 城西南三十五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盖州卫: 望海山“在卫西南三十五里,登山可以望海”。
②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: 望海山在 “(锦州) 城东南十五里,可望到沧海”,故而得名。
③在今福建霞浦县西北七十里。山极高峻,上有石池,四时不涸。明嘉靖 《福宁州志》 卷2 《山川》霞浦县: 望海山,“每岁重九日,乡人多登高于此山”。
①古名熊岳山。在今辽宁盖州市西南滨海处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: 望海山在 “ (盖州卫) 城西南三十五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盖州卫: 望海山“在卫西南三十五里,登山可以望海”。
②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: 望海山在 “(锦州) 城东南十五里,可望到沧海”,故而得名。
③在今福建霞浦县西北七十里。山极高峻,上有石池,四时不涸。明嘉靖 《福宁州志》 卷2 《山川》霞浦县: 望海山,“每岁重九日,乡人多登高于此山”。
即今广东平远县南之大柘河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大柘水“在平远县东南。源出阳洞,东流经关上,合河头溪”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铜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隆盛镇。贞观八年 (634) 属容州,十一年 (637) 后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东境。属铜州。十一年
即额尔古纳右翼旗。1934年伪满置,治所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东北奇乾乡。1947年并入额尔古纳旗。
①战国周慎王五年(前316)秦灭巴国后置,为巴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建武十一年(35)伐公孙述,“威虏将军冯骏围田戎于江州”。次年“拔江州,获田戎”。即此。南齐永明五年(48
北宋置,属巩州。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。后废。
在今山西右玉县北五十五里马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大同府:马堡“嘉靖二十五年设,万历初增修,周一里有奇。……嘉靖中数为寇患”。
唐武德初置,为靖州治。治所在今云南昭通市北部靖安坝子。天宝后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初置,治今云南省大关县附近。为靖州治。天宝末年废。
元致和元年(1328)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即今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。后废为安隆寨。
亦作力发桥、立发桥。即今江苏海安县东十里立发乡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如皋县北有力乏桥。
十六国之一。公元384年由鲜卑族慕容垂建,都中山。在今河北定州市。辖境相当今河北、山东及河南北部、辽宁西部、山西东部地。公元407年为北燕所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