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棚镇
在今江西都昌县东南柴棚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南康府都昌县: 柴棚镇在 “县东南七十里鄱阳湖中。今有柴棚司。明初与陈友谅相持于鄱阳湖,既而明师自婴子口移泊柴棚是也”。
古镇名。元置,在今江西省都昌县东南。属都昌县。明置巡检司于此。
在今江西都昌县东南柴棚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南康府都昌县: 柴棚镇在 “县东南七十里鄱阳湖中。今有柴棚司。明初与陈友谅相持于鄱阳湖,既而明师自婴子口移泊柴棚是也”。
古镇名。元置,在今江西省都昌县东南。属都昌县。明置巡检司于此。
北魏置,为金城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石泉县东北池河东岸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陕西省石泉县东南、池河东岸池河镇。为金城郡治。隋开皇初废。
指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、土默特左旗等处之土默特平原。《隋书·突厥传》:开皇五年(585),“沙钵略既为达头所困,又东畏契丹,遣使告急,请将部落度漠南,寄居白道川内,有诏许之”。
即今江西瑞金市西北二十六里九堡镇。明嘉靖《赣州府志》卷5瑞金县:“九保(墟),县西北。”清道光《宁都直隶州志》卷4作九堡墟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孤山下。周密《武林旧事》卷5:西陵桥“又名西林桥,又名西泠桥”。
明洪武十七年 (1384) 升剑川县置,属鹤庆府。治所在柳龙充 (即今云南剑川县)。清乾隆三十五年 (1770) 改属丽江府。1913年废为县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升剑川县置,治今云南省剑川县南
即邛冻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境。
即今福建南平市东南樟湖镇。清时延平城守协千总驻此。
北宋置,属安丰县。即今安徽寿县南谢步乡。
又作古㡉。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北五十五里古现镇。汉为牟平县治。
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治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8:“西番(藏)语:布朗,旧地名,达克,谓虎,噶尔,碉也。岭形如虎,碉城建于岭旁,故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