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沛郡

沛郡

①西汉高帝改泗水郡置,治所在相县(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山区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,西肥河以东,五河、泗县以西,河南夏邑、永城及江苏沛、丰等县地。东汉改为沛国。三国魏移治沛县(今江苏沛县)。西晋还旧治,后复为郡,又移治沛县。北魏移治萧县(今安徽萧县西北)。北齐废。

②南朝宋置,治所在沛县(今安徽天长市西三十里石梁镇)。梁改为泾城、东阳二郡,陈复为沛郡。北周改称石梁郡。隋废。

③北魏侨置,属楚州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境。后废。

④北魏延昌中侨置,治所在黄杨城(今河南虞城县北二十九里利民镇)。北齐废。

⑤南朝梁侨置,属潼州。治所在淮阳县(今安徽宿州市东北八十二里解集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宿州市地。东魏武定六年(548)改为睢南郡。

⑥东魏兴和二年(540)侨置,属西兖州。治所在孝昌城(今山东曹县西四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曹县附近地。北齐省。


西汉高帝分秦泗水郡南部置,治相县(今安徽睢溪县西北)。成帝末年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淮河以北、西淝河以东,河南省夏邑、永城及江苏省沛县、丰县等县市地,东汉改为国,三国魏移治沛县(今属江苏)。西晋还旧治,后复为郡。南朝宋移治萧县(今安徽萧县西北)。北齐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郁江

    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之郁江,为乌江支流。清陈登元 《蜀水考》 卷4: “西小溪一名郁小 (江)。源从黔江县金鸡箐山,流二十里入彭水县界,经亭子关,又五十里至郁山镇。又一源从湖广唐岩司来。二

  • 小石口堡

    ①在今山西应县东南三十里小石口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繁峙县:小石口堡“在大石口西五里。堡城正德九年筑,万历二十八年增修,后又增筑北关。今城周二里有奇”。②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北。明正德九年(1514)筑,

  • 登梯山

    在今河北涞源县西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广昌县: 登梯山 “山路险峻,直上如梯,亦名登梯岭”。

  • 拒马堡

    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北约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大同府:“拒马堡在助马东十余里,嘉靖二十四年筑,万历初增修,周一里有奇。”

  • 铜坑泉

    在今湖南郴州市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郴州 “北湖” 条下: 铜坑泉 “两旁岩壁如束,迅流斗折,合于温泉。相传泉旁产铜,因名”。

  • 白沔峡

    在今陕西西乡县东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一》:白沔峡“一名白面峡。汉水所经”。魏源《圣武记》卷10:嘉庆七年(1802)“贼(指白莲教徒)已改趋白沔峡,夜渡汉北,官军仅追歼其后队二百”。即此。

  • 云雾山

    ①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舒城县:云雾山在“县南四十里。山高耸, 云出必雨”。②在今湖北蕲春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蕲州:云雾山在“州北七十里。山高耸尝有云雾”。③又名云浮山。即今

  • 彭蠡湖口

    又名左里。在今江西湖口县西。为彭蠡湖 (今鄱阳湖) 入长江之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义熙六年 (410),卢循义军 “走还寻阳,将趣豫章,乃悉力栅断左里”,以拒刘裕。胡三省注: “杜佑曰: 左里即江州

  • 朴县

    西汉置,属武威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古浪县东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“孟康曰, ‘音蒲环’。”西晋废。

  • 晋平郡

    南朝宋泰始四年 (468) 改晋安郡置,治所在侯官县 (今福建福州市)。七年 (471) 复名晋安郡。南朝宋泰始四年(468年)改晋安郡置,治侯官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属扬州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东部和南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