泸州都督府
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泸州总管府,七年改为都督府。治所在泸州 (今四川泸州市)。大足时督纳、薛、晏、巩、顺、奉、思娥、能、淯、浙等羁縻州,后增至十四州。相当今四川江安、长宁以南,高县、筠连以东和贵州赤水、习水以西地区。后废。
唐武德三年(620年)于泸州置总管府,七年改为都督府。大足时督十羁縻州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高县、珙县、兴文、叙永、古蔺和贵州省赤水、习水等市县地。
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泸州总管府,七年改为都督府。治所在泸州 (今四川泸州市)。大足时督纳、薛、晏、巩、顺、奉、思娥、能、淯、浙等羁縻州,后增至十四州。相当今四川江安、长宁以南,高县、筠连以东和贵州赤水、习水以西地区。后废。
唐武德三年(620年)于泸州置总管府,七年改为都督府。大足时督十羁縻州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高县、珙县、兴文、叙永、古蔺和贵州省赤水、习水等市县地。
在今福建霞浦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宁州: 松山港在 “州东南松山下。上接诸溪涧之水,至松山前,与海潮汇。前有沙洲,后有沙径,海船多泊于此”。
即今山东胶州市东北石河。产海盐。清时设盐大使于此,后移即墨县之金口镇。
唐置,为羁縻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省北境。唐羁縻州。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以突厥苏农部置,属定襄都督府。确址不详。后侨治宁朔县(今陕西靖边县东北)界。
即今台湾省花莲县西北,与南投县交界处之䓫莱主山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台东州:“北:岐来山。”
①春秋时对中原诸国的通称。《左传》:襄公二十九年(前544),吴“季札聘于鲁”。《史记·吴世家》:“为使上国。”②对国都以西地区的泛称。《左传》:昭公十四年(前528),“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,
在今四川南充市北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顺庆府二》:北津楼,“明道人张三丰诗:谁唤吾来蜀内游,北津楼胜岳阳楼”。
在今湖北武汉市青山区东部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江夏郡江夏县: “有烽火山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66郢州: 烽火山 “在江夏东北四十里。高十五丈。《梁典》 云: 武帝征齐,顿军于此,举烽火相应,故名”。
①在今江西宜丰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瑞州府新昌县:吉祥山“在县北五十里。一名瑞云山。山高耸,中有聪明泉”。相传唐悟本禅师居此。②在今湖北大冶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3兴国军:吉祥山“在大冶县东。《武昌
①金置,属徐州。在今安徽萧县东北境。②明置,属归善县。即今广东紫金县。隆庆三年(1569)于此置永安县,1914年改名紫金县。(1)古镇名。在今广东省紫金县境。明隆庆三年(1569年)置永安县治此。(
即天生城。在今四川万县市东北天城乡流水村天城山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23谓:“相传昭烈驻兵于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