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浮山

浮山

①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3泽州: “浮山在州东南三十五里,以高近浮云而名。”

②一名浮化山。即今山西平定县东南东浮山。《元和志》 卷13太原府广阳县: “浮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。”

③在今山西临汾市东南。《水经· 汾水注》:“(潏) 水源东南出巢山东谷,北径浮山东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: 浮山 “相传洪水横流,此山随水消长,故名”。

④亦名浮度山或符度山。在今安徽枞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桐城县: 浮山在 “县东九十里。亦名浮渡山。有三百五十岩,七十二峰。岩之最著者三十有六,皆可居可游。其中泉石参差,种种奇胜。西南有独山峰,直上千仞,大江环绕,望之若浮。山半又有大通岩,回出诸岩之上,悬崖飞瀑,凡数百仞”。自古为游览和佛教圣地。北麓有方以智墓。

⑤在今安徽明光市北八十里浮山集西。北临淮水。一名临淮山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淮水又东径浮山, 山北对石山。 梁氏天监中, 立堰于二山之间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6招信县: “浮山在县西七十里。下有石穴,每淮波泛溢,不能没其穴。”

⑥在今浙江绍兴县北三江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绍兴府: 浮山 “在府东北三十五里浮海口,与三江所城相对”。

⑦在今福建莆田县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兴化府》: 浮山,“山侧悬崖挂瀑,兼有智泉钟潭之胜,而幽深莹洁险绝过之”。

⑧在今福建南靖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漳州府南靖县: 浮山在 “县北八十里,接龙岩县界。山当往来之路,与上下山不相连属,如浮空然。亦曰浮丘”。

⑨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济北郡东阿县有 “浮山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13东阿县: “浮山,故老相传云: 尧时大水,此山浮于水上。时有人缆船于岩石间,今犹有断铁锁存焉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33谓浮山即��山。 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3已辨其非。

⑩又名浮烟山。即今山东潍坊市西南二十里之符山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北海郡平寿县: “有浮山。” 即此。

(11)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西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淄川县: “浮山在县北二十里。山势特立如浮。” 另据 《清一统志 · 济南府一》 谓浮山 “丰水薄其下,远望之,如浮水上”。故名。

(12)一名浮峰山。在今山东青岛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莱州府一》: 浮峰山,“ 《县志》: 其山高峻,有云气上浮”。

(13)在今河南淇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卫辉府 一》:浮山 “在淇县北三十里。山势耸削,高出云表”。

(14)在今湖北枣阳市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顺义县有浮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3随州: 浮山 “在枣阳县北九十里”。

(15)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34循州博罗县: “罗山之西有浮山,盖蓬莱之 一阜,浮海而至,与罗山并体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57广州南海县引裴渊《广州记》: “罗、浮二山隐天,唯石楼一路可登。” 又卷160博罗县引 《南越志》 云: “博罗县去浮山接境于罗山,故曰博罗。”

(16)又名云浮山。即今广东云浮市西南大云雾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8南恩州: 浮山 “一名泉山,在阳春县北七十里。《旧经》 云: 陈霸先居此,旧基存焉”。《清一统志·罗定州》: 云浮山 “在东安县西南五十里。极高峻,接肇庆府阳春县界。四时云雾不散,亦名云雾山”。

(17)在今广东电白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61茂名县: “浮山,其山高七百尺。尧时洪水泛溢,此山独浮。人居山上得免沉垫,人呼为浮山。”

(18)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贺县: 浮山 “县 (故治在今贺街镇) 东十里。挺出江中,障县水口。一名玉印山”。上有历代名人题刻。

(19)即今四川安县西南罗浮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2石泉军: 浮山 “在龙安县南二十里。突出平野,有十二峰,峭拔如屏。梁杨孠真人上升于此”。为安县著名风景区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又作包山、狮子山。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。旧在钱塘江中。宋元以来随着泥沙沉积,遂与北岸陆地连接。《宋史·苏轼传》:“浮山峙于江中,与渔浦诸山犬牙相错。”(2)在今广东省饶平县西北。南宋末与元兵交战于此。(2)今山名。(1)在山西省晋城市境内。据《泽州府志》记载“插入天汉,高若云浮,形家谓为天马。上有伏羲庙,北谷有娲皇窟,中虚如囊,相传为炼石补天处”,故名。海拔1033米。(2)在安徽省枞阳县城东北。北对巉石山,俯临淮河。相传山下有水穴,淮水泛滥时其穴即高,水退时其穴即低,犹如山浮,故名。又因三面环水,远望似船浮水面,亦称浮渡山。此山峻险奇秀,有十一奇峰、十九怪石、三十二岩、七十二洞。南朝梁已建有寺庙。历代游客、僧人留下大量摩崖石刻,今仍可见483块。其中以北宋黄庭坚雪浪岩题诗石刻及南宋陆游“会胜岩”三字石刻最为珍贵。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(3)在安徽省繁昌县东北。古称隐玉山,又名浮邱山。东、西、北临圩,南连千军岭。海拔431.6米。产茶最佳。(4)又称玉印山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,距市区东南12千米,贺、临二江汇合处。一巨石屹立江中,其势若浮,故名。四面环水,山上古树参天,层石嵯峨,螺纹旋转,形如玉印。海拔101.52米。登山处有李济深手书石刻“浮山”二字。北宋年间建有纪念“九天神童”陈王祠古寺,寺庙楼台结构精巧。每逢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和五月十九日远近数万群众到此赴“歌节”、“炮期”。(3)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明光市北部、淮河南岸、浮山东麓。属柳巷乡。人口 2150。 原浮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因村西浮山得名。相传五百年前就有人在此山脚下聚居。特产��王鱼。有粮油加工、农机修配等厂。有公路通紫阳接明柳公路。淮河水运可通小轮。村西浮山峡谷为淮河三峡谷之一。相传南朝梁武帝曾在此筑浮山堰,现存有坝头遗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笕泉

    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景东府: 笕泉 “在府北卫城内。洪武中,建卫城,中无井泉,指挥袁贤以竹笕引蒙乐山泉入城,凿池潴之,上覆以亭,取汲于此,因曰笕泉”。

  • 严岭

    在今江西宜春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袁州府宜春县:严岭在“府北五十里。山势峭拔, 自下而上有小径十八折。顶名仰公山,下有小溪,溉田甚广”。

  • 新兴街

    又名黄沙桥铺。即今江西修水县东南黄沙镇。清时设汛。

  • 始宁墅

    一名西庄。在今浙江上虞市西南东山下。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: “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,并有故宅及墅,遂移籍会稽,修营别业,傍山带江,尽幽居之美。” 《清一统志·绍兴府》: 始宁园 “在上虞县东山下。…… 《

  • 丝水

    在今山东日照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日照县:丝水“在县南二十里。一名大儿庄河。源出丝水,流绕孤奎山下,合于寨河”。

  • 官禄㘵

    即官洛佈。 在今广东花都市西北十二里。清光绪 《广舆地全图》: 花县西南有官禄㘵 (村)。 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出生于此。村名。又称老村。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部偏西。清乾隆中期,洪秀全先

  • 玛枯雅尔

    亦作玛库雅。在今新疆墨玉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和阗》:玛枯雅尔“在和阗城北。其西为乌哈什”。

  • 小黄河

    ①元时对卢沟河的俗称。即今河北永定河。《明史·河渠志五》:“《元史》名卢沟曰小黄河,以其流浊也。”②指旧黄河。在今安徽西北部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颍州:“洪武二十四年,黄河决于河南,由陈州合颍,径太和县,

  • 四渡站镇

    即今贵州遵义县东北泗渡镇。清道光《遵义府志》卷6遵义县:四渡站在“城北六十里”。

  • 夜郎溪

    即今四川綦江县之綦江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0南平洋: 夜郎溪 “以其从夜郎之境来,故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綦江县: 綦江“在县南,即夜郎溪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