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秀县
唐武德元年 (618) 分礼泉县置,属雍州。治所即今陕西礼泉县北十五里古县村。贞观元年(627) 废。
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。属雍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
唐武德元年 (618) 分礼泉县置,属雍州。治所即今陕西礼泉县北十五里古县村。贞观元年(627) 废。
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。属雍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
在今新疆喀什市。一说在今伽师县东南黑太沁尔古城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上》: “疏勒一曰佉沙……王姓裴氏,自号阿摩支,居迦师城。” 安西四镇之一疏勒镇驻此。唐疏勒镇驻地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。一说即今
在今湖北新洲县西南长江边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州府黄冈县 “华山” 条下: “其东有武矶山亦临江。相传黄祖屯兵阳逻,蒐武其上。” 《元史·伯颜传》: 南宋末,伯颜 “遣万户阿刺罕以兵拒沙芜口,逼近武矶
即今广东广宁县西北古水河,为绥江支流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6肇庆府: 顾水 “在四会县北一百五十里。源出清远县,流至顾水口入于江。水之上流有美材巨木,商人从水口作巨伐而下,货于南海”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
①即宛委山。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(山阴)南又有玉笥、竹林、云门、天柱精舍,并疏山创基。”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上会稽探禹穴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石箐山一名玉笥山,又名宛委
即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图音河。《清一统志·喀尔喀》: 推河 “发源杭爱山南,两旁会六小水,南流三百余里,注于鄂罗克泊”。
又名走马桥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青溪上。为青溪七桥之一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太清三年(549),高州刺史李迁仕等援台城,“众军营于青溪之东,迁仕、文皎帅锐卒五千独进深入,所向披靡。至菰首桥东,景将宋
元至元十四年(1277)置江西湖东道提刑按察司。治隆兴路(治今江西南昌市)。二十八年改为肃政廉访司。至正十八年(1358)侨置于建宁路(治今福建建瓯市)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置江西湖东道提刑按察
明置,属宁夏前卫。即今宁夏贺兰县习冈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2宁夏镇: 谢保堡 “在镇北十五里。自堡而北,又有张亮、李信、丁义、周澄凡四堡”。1941年于此置贺兰县。
又名赤山湖、赤山塘。在今江苏句容县西南三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升州句容县: “县西南三十里有绛岩湖。麟德中,令杨延嘉因梁故堤置,后废。大历十二年,令王昕复置,周百里为塘,立二斗门以节旱暵,开田万顷
①唐武德七年 (624) 改米州置,治所在高安县 (今江西高安县)。以地产筠篁得名。八年 (625) 州废。五代南唐保大十年 (952) 复置。辖境当今江西高安、宜丰、上高、万载、清江等县地。北宋时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