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涧
在今江西峡江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临江府:玉涧“出玉笥山, 回互纡曲,三十六涧之一也,下流入于峡江”。《清一统志·临江府》:玉涧水“在峡江县(今巴邱镇)东北”。
在今江西峡江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临江府:玉涧“出玉笥山, 回互纡曲,三十六涧之一也,下流入于峡江”。《清一统志·临江府》:玉涧水“在峡江县(今巴邱镇)东北”。
隋开皇六年(586)改卫国县置,属魏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清丰县东南。大业初属武阳郡。唐初属澶州。贞观初废。大历七年(772)复置,北宋皇祐元年(1049)废。四年(1052)复置,徙治今山东莘县西南观城镇
在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上郡:“匈归都尉治塞外匈归障。”
从今山西大同至怀仁县小马营涧煤矿。长约30余公里。与京绥铁路(今京包线)相衔接。
西汉置,属上党郡。治所即今山西沁源县。西晋废。
在今河北衡水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衡水县:甘村沟“在县西南十里。旁有洼地二千余顷。弘治中,开此沟以泄水患。寻塞。正德中复疏通之,洼地填淤,民获种植之利”。
①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南隅。《清一统志 ·扬州府一》 引 《江南通志》 曰: “相传浚河时积土而成。” 又引 《扬州府志》 曰: “其上构堂,董其昌题曰康山草堂,为康海与客燕饮弹琵琶处。”②又名东山。在今
在今广东湛江市东南东海岛东部东简镇南极角村。清时设千总驻此。在今广东省湛江市东南东海岛东南角。清时设有千总防守。
战国秦都城。在今陕西陇县东南三里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 《正义》引《帝王世纪》云:“秦襄公二年徙都汧。”至文公四年(前762)乃卜居“汧、渭之会”。在今陕西省陇县东南 1500 千米。春秋时秦襄公二年(前
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四十六里溱水东岸曲梁村。北魏曾置曲梁县于此。
在今江西南昌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3赣水:“绕城而流广十里,度江之北,曰石头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