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硖石镇

硖石镇

即今浙江海宁市。明嘉靖 《嘉兴府图记》卷3: “唐置硖石镇,镇西紫微山与镇东东山相峙,因名。” 南宋初设巡检司,元至正时设税课务,明初改税课局,兼置河泊所。明嘉靖三十四年 (1555)、三十五年 (1556) 倭寇两犯硖石。1949年海宁县迁治于此。


在浙江省海宁市东北部、沪杭铁路南侧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6.9平方千米。人口6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硖石,人口6.3万。明嘉靖《嘉兴府图记》:“唐置硖石镇,镇西紫微山与镇东山相峙而名。”唐开元十一年(723年)置硖石市,会昌中置硖石镇,设镇遏使。北宋建炎设巡检司,明洪武十二年(1379年)迁石墩。元至正设税课务,明初改税课局。洪武十六年设河舶所。1928年分置硖一镇、硖二镇、硖四镇、南三镇、北三镇。1935年复称硖石镇。1945年海宁县治迁此。1958年改公社,1959年置镇。1986年起为海宁市治。商贸繁盛,历为海宁、桐乡、海盐等县市物资集散要地。有浙江皮革服装城,猪仔交易闻名省内外。有缫丝、纺织、化纤、丝绸、服装、皮革、机械、五金、化肥等厂。“硖石彩灯”为著名工艺品。沪杭铁路经此,公路通杭州、上海、嘉兴等地。内河航运便利。古迹和纪念地有惠力寺、唐石经幢、明代“紫薇藤”、蒋百里、张宗祥故居和郜家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平集

    ①即今山东临沂市东北太平乡。民国《临沂县志》舆图:县东北有太平(村)。②即今山东巨野县西太平乡。当赵王河南岸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 《舆图志》:巨野县西南有太平集。集镇名。在江苏省沭阳县东南部。沂涛

  • 玛卜加喀巴普山

    一名玛布置喀巴布冈里。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,冈仁波齐峰西南。为阿里之西南界。玛卜加河发源于此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“唐古忒(藏)语:玛卜加,孔雀也。山形似孔雀, 口有泉流出,故名。”

  • 巴耳赤邗

    亦作八儿真。在今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东南奇伊利一带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巴耳赤邗”。

  • 堰口集

    即今安徽寿县南堰口镇。清乾隆 《寿州志》 卷1南乡 《市集》: 堰口集 “离城五十里”。

  • 明溪站

    元置,在今福建明溪县。明于此置归化县。

  • 水城县

    1913年改水城厅置,属贵州贵西道。治所即今贵州水城县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在贵州省西部、乌江南源三岔河上游,邻接云南省。属六盘水市。面积3605平方千米。人口72.3万,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万,主

  • 和平关

    明永乐中置,属平武县。在今四川平武县西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平武县: “西有大鱼关、羊昌关、和平关。”

  • 吉木乃

    又作济木乃。在今新疆吉木乃县西北吉木乃。原属布尔津县。1916年设县佐。1930年于此置吉木乃置。

  • 石头津步

    又名石头渚、投书渚。在今江西南昌市西郊红石岗上。《水经·赣水注》:“赣水又径郡北……水之西岸有盘石,谓之石头津步之处也。”《陈书·周文育传》:“广州刺史萧勃举兵逾岭,诏文育督众军讨之。时新吴洞主余孝顷

  • 臭水沟口

    在今河北乐亭县东南四十五里。清于此设把总驻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