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突泉县

突泉县

1914年改醴泉县置,属奉天洮昌道。治所即今内蒙古突泉县。1929年属辽宁省。1945年划归辽北省。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,属兴安盟。1954年划属呼伦贝尔盟。1969年划归吉林省。1979年划回内蒙古自治区,1980年仍属兴安盟。据 《地学杂志》 1914年第2号载 《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》 称: “该县设治于醴泉镇,有马突泉”,故名。又 (日) 《满洲地名考》 载: “县城南三里,一处突出的山麓有清水泉,四季不涸,故名突泉。” 县以突泉为名。


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,东临吉林省。属兴安盟。面积4971平方千米。人口30.5万。辖3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突泉镇。因此地博图和赛拉格泉水甘甜而得名。《满洲地名考》:“县城南三里,一处突出的山麓有清水泉,四季不涸,故名突泉。”县以泉名。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试办醴泉镇,由洮南府治理。宣统元年(1909年)析科尔沁右翼中旗地置醴泉县,属洮南府,治醴泉镇。1914年因与陕西省醴泉县重名而更名突泉县。1915年废县,设突泉设治委员,析南部置瞻榆县,治六家子。1924年废突泉设治局,复置突泉县。1937年复名醴泉县。1946年废瞻榆县并入,复名突泉县,改属辽北省。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,1949年改属兴安盟。1953年撤销兴安盟,改属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。1954年公署撤销,改属呼伦贝尔盟。1960年废县划入科尔沁右翼中旗,1962年与科尔沁右翼中旗分治,复置突泉县,治突泉镇。1969年划入吉林省白城地区,1979年复归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。1980年复归兴安盟。地处大兴安岭东南麓山地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。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玉米、高粱、谷子、马铃薯、甜菜、烟叶等。牲畜以羊为多。矿产有煤、铜、铁、银、石灰石、铝土等。工业有农机修造、汽车配件、电机、造纸、酿酒、针织等厂和煤、石灰石、铝土等矿。111国道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埔前墟

    即今广东河源市西南埔前镇,南接博罗县界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 博罗县东北有埔前墟。

  • 叠藏河

    即今甘肃岷县南迭藏河,为洮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0岷州卫: 叠藏河 “在卫城东门外,源出分水岭,下流入于洮河”。

  • 洮水

    ①一名桃水。即今山西阳泉市及平定县境内之桃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平定州: “洮水在城东。其上源即寿阳县之芹泉也,经州西九十里,谓之洮水。下流注于泽发水。”②在今山西绛县南。源出横岭山,西北流入涑水河

  • 越来溪

    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,胥门外五里。《吴地记》: 胥门 “西南五里有越来溪”。北宋朱长文 《吴郡图经续记》 卷中: “越来溪在吴县之境,自太湖过横山至于郡城之西。盖越王由此水至于吴,故得此名。”

  • 滆湖

    一名西滆湖。俗名沙子湖。即今江苏武进县西南、宜兴市西北滆湖。晋郭璞 《江赋》: “具区、洮、滆。” 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五湖谓长塘湖、太湖、射湖、贵湖、滆湖也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92常州武进县: 滆

  • 通远堡

    ①明置,即今辽宁凤城市西北一百二十里通远堡镇。清光绪二十年 (1894) 中日甲午战争,清军曾在此与日军激战。②即今甘肃永登县西南通远乡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二》: 通远堡 “在平番县西南四十里。城周二

  • 倒湖

    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浮梁县: 倒湖在 “县东北百三十里,与祁门县接界。又东北百十里即祁门县也。湖当往来经行之道”。

  • 东市

    ①汉长安市场之一。《史记·日者列传》载:司马季主“卜于长安东市”。又《汉书·晁错传》载:晁错“衣朝衣斩东市”。《三辅黄图》、《长安志》均以东市为汉长安九市之一。《文选·两都赋》 李善注引《汉宫阙疏》曰

  • 琅邪山

    一作瑯邪,又作瑯琊。在今山东胶南市琅琊镇 (夏河城) 东南十里。《管子》: “齐桓公将东游,南至琅邪。” 《孟子·梁惠王》: “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: 吾欲观于转附朝儛,遵海而南,放于琅邪。”《史记·

  • 碧玉峰

    在今云南华宁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宁州: “碧玉峰在州北五十里。岩石磷磷,下瞰澂江府之抚仙湖,波光涵浸,如碧玉然。一名石钟岩,以有石如悬钟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