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水
即今甘肃西部洪水坝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肃州卫:“东南有红水,俱流入白水。”《清一统志·肃州》:红水“在州东南三十里。源出南山,北流合白水, 至下古城东南入讨来河。水有红色,故名”。
村名。在甘肃省景泰县西北部、北干渠东侧。属红水乡。人口340。以古红水河得名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筑红水堡,古堡尚存。清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为红水分县治。以制陶、铸造铧犁闻名。海古公路经此。
即今甘肃西部洪水坝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肃州卫:“东南有红水,俱流入白水。”《清一统志·肃州》:红水“在州东南三十里。源出南山,北流合白水, 至下古城东南入讨来河。水有红色,故名”。
村名。在甘肃省景泰县西北部、北干渠东侧。属红水乡。人口340。以古红水河得名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筑红水堡,古堡尚存。清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为红水分县治。以制陶、铸造铧犁闻名。海古公路经此。
元元贞二年(1296)改乞蓝部置云远路军民总管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缅甸北部莫宁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府。元元贞二年(1296年,一说至元二十六年〔1289年〕)以乞蓝蛮地置。治今缅甸孟养。辖
元初于此置长官司。民国置镇,即今山东宁津县东北四十里长官镇。(1)在安徽省临泉县中部。面积74.2平方千米。人口6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长官集,人口 8900。传元代有夏姓在京做官,人称夏长官,兴集后即
即今河北永年县(临洺关)东北十八里刘营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1永年县图:西北有刘营。
亦作安仁军。唐置,属鄯州。治所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39鄯州:安人军在“河源军西一百二十里星宿川。开元七年郭知远置,管兵万人,马三百五十匹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开元二十九年(741)六月,“吐
即今山东平阴县南孔村镇。清嘉庆《平阴县志》卷3:孔村铺“在城南三十里”。
①秦置,属陈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县北四十里。西汉为汝南郡治。三国魏属汝南郡。北魏皇兴中徙治今平舆县西南。北齐废。隋大业三年(607)复置,属汝南郡。唐贞观元年(627)废。天授二年(691)复置, 属
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沅陵县 “七盘岭” 条下: 柘溪洞 “山势连空,悬崖壁立,石穴深邃,池水澄滢”。
隋大业二年 (606) 改蒲子县置,属隰州。治所在今山西蒲县西南二里。三年改属龙泉郡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移治今蒲县,为昌州治。贞观元年 (627) 改属隰州。金兴定五年 (1221) 升为蒲州。
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五十里,长河之滨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迁安县: 牵马岭 “在县西北八十里。陡峻难越,行者恒牵马而过,因名”。
①清置,属沭阳县。即今江苏灌南县西北汤沟镇。②即今安徽无为县东汤沟镇。清光绪《庐州府志》卷3无为州《乡镇图》:东有汤家沟。(1)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北部。面积210.7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