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莎车县

莎车县

1913年改莎车府置,属新疆喀什噶尔道。治所在叶尔羌汉城 (今新疆莎车县)。1930年属喀什噶尔行政区,后直属新疆省。


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。属喀什地区。面积8195.6平方千米。人口62.1万。辖7区、7镇、2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莎车镇。喀拉吐孜、克孜勒克尔、托盖等山峰,与西部的喀喇昆仑山相耸立。叶尔羌河由西南流向东北部。“莎车”一词,源于鸭尔看,汉武帝时汉文称叶尔钦、鸭尔看,《西域史记》书中释解基于“鸭尔看”,当时所辖范围广袤,便有“土地广袤”之意。莎车是西域古国,西汉时为塔里木盆地西部强国,汉宣帝时,解忧公主的儿子万年曾为莎车王;东汉章帝元和三年(86年)降于班超。北魏时并于疏勒。唐代归疏勒镇管辖。公元10世纪末降于喀拉汗王朝的玉素甫喀迪尔汗。西辽时属耶律大石。元为鸭儿看驿,属察合台汗国。16世纪中叶,察合台后裔建立叶尔羌汗国一统南疆各地。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平定大小和卓之后,清廷设办事大臣,道光六年(1826年)陷于张格尔;十年,清平定张格尔后,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移驻莎车。同治三年(1864年)属阿古柏。光绪八年(1882年)清政府平定阿古柏设莎车直隶州。二十八年升为莎车府,辖蒲犁厅、巴楚州及叶城、皮山二县。1913年改为莎车县。1929年莎车与叶尔羌分设二县,1944年复并。莎车县属喀什行政区管辖。1949年属莎车专区。1956年裁撤莎车专区,莎车等五县并归喀什专区。1970年属喀什地区。达木斯山峰、棋盘土山等山峰均高出海拔2700~3500米。有叶尔羌河、提孜那甫河等河。属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。农产有棉花、小麦、玉米、稻,并兼作瓜果、蔬菜,其中棉花生产居自治区榜首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铜、铅等。有棉纺、棉花加工、电力等工业。315国道、喀和公路和莎巴公路通贯全境。名胜古迹有阿孜那清真寺、阿勒屯麻扎、莎车加麻霍加买买提西热甫坟墓和阿曼尼沙汗陵墓、阿曼尼沙汗雕像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柏坊

    即今湖南常宁县东北三十六里柏坊镇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二》: 柏坊 “元至正间,红巾寇 (按指对农民起义军的侮称) 起,县人王汝荣督义兵万人守御”。即此。

  • 华夏暗沙

    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,位于中沙大环礁西部边缘。南距控拜暗沙6.4海里,东北距西门暗沙5.4海里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华夏暗沙。

  • 文翁学堂

    亦名文翁石室,又名周公礼殿。西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建。在今四川成都市文庙前街第四中学校内。为四川最早的官办学校。《周书·辛昂传》:尉迟迥“复表昂行成都令。昂到县,即与诸生祭文翁学堂,因共欢宴”。北宋名

  • 郭店镇

    北宋置,属新郑县。即今河南新郑市北三十四里郭店镇。(1)在浙江省海宁市中部。面积20.8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郭店,人口5500。明景泰年间诗人苏平兄弟(景泰才子之二)隐此,称苏溪。嘉靖

  • 平羌关

    唐置,属平羌县。在今四川乐山市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平羌县:“有(平羌)关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2嘉定府:平羌关“在州西北。《唐志》平羌县有平羌关。《志》云:白崖山南有临江关。今废。即平羌之讹也”。

  • 陈岩寨

    宋置,在今福建永春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春州》:陈岩寨“在州西二十余里岩口村。宋置寨,元置陈岩隘巡司,明洪武二十年移司于晋江围头村,后复置寨”。在今福建省永春县西。元置巡检司于此。明改置为寨。

  • 昭摩多

    即昭莫多。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东南土拉河上游南岸。

  • 忽儿海河

    唐为忽汗河。金为活罗海川。元为胡里改江。即今黑龙江省东南部松花江支流牡丹江。明《寰宇通志》 卷116: 忽儿海河 “在开原城东北千里。源出潭州城东诸山,北流入松花江”。清作瑚尔喀河。

  • 建武驿

    明置,在今广西南宁市西南。明 《徐霞客游记· 粤西游日记三》: “泊于建武驿前天妃宫下。”

  • 智勇山

    在今云南易门县城北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府》: 智勇山 “在易门县治北。土人名娘当山。《滇志》: 旧名戈晟智桶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