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蜀郡

蜀郡

周赧王元年 (前314) 秦惠王置,治所在成都县 (今四川成都市)。《元和志》 卷31成都府: “以蜀山以为郡名。” 西汉辖境相当今四川松潘以南,北川、彭县、洪雅以西,峨边、石棉以北,邛崃山、大渡河以东,以及大渡河与雅砻江之间、康定以南、冕宁以北地。东汉建武元年 (25) 公孙述据蜀,改为成都尹。十二年 (36) 复改为蜀郡。辖境缩小。西晋太康十年 (289) 改为成都国,后又为蜀郡。隋开皇初废,大业元年 (605) 复为蜀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改为益州。天宝元年 (742)复为蜀郡。至德二年 (757) 改为成都府。秦李冰、西汉文翁、东汉第五伦、廉范等曾任太守,均有德政。李冰创建湔堰 (都江堰),至今仍为成都平原农业的命脉。汉晋时与广汉、犍为二郡合称三蜀。


战国秦昭襄王二十二年(前285年)置,治成都县(今四川成都市)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岷江流域、沱江中上游、涪江中游和大渡河下游地区。西汉高祖六年(前201年)分巴、蜀两郡置广汉郡,辖境缩小,仅有今成都市以西,松潘县以南,汉源、九龙县以北,康定县以东地区。东汉延光二年(123年)分西南部置蜀郡属国,辖境更小。西晋太康十年(289年)改置成都国,后复为蜀郡。东汉至南朝陈属益州。隋开皇初废,大业三年(607年)复置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益州,天宝元年(742年)复改蜀郡,至德二载(757年)改成都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铁锁关

    ①即瞿唐关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下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69 奉节县引 “王氏” 曰:“古之江关即今之瞿唐关,又谓之铁锁关,大都以守峡口之险。” 因以铁索断江而名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祐元年 (904)

  • 尼提山口

    又作衮拉。在今西藏阿里地区达巴南六十里。藏语意为冬山口。原是在我国达巴守境内的一个山口。1954年中印协定规定双方商人、香客可以通过此山口互通往来。

  • 南川

    ①南朝都建康 (今江苏南京市),今江西省在其南,习称南川,犹言南方之川原。《陈书·宣帝纪》: 太建六年 (574) 三月,诏 “去岁南川颇言失稔”,豫章等六郡太建五年田租,可申展半年纳租;南康郡太建四

  • 黄龙山设治局

    1941年置,属陕西省。治所在石堡 (今陕西黄龙县)。1947年改为黄龙县。

  • 昏驮多城

    一名摸达城。隋、唐西域国达摩悉铁帝国都城。在今阿富汗喀布尔东北瓦罕。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2: 达摩悉铁帝国 “昏驮多城,国之都也。中有伽兰,此国先王之所建立,疏崖奠谷,式建堂宇”。

  • 权店驿

    明置,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北权店村。

  • 龙门州

    唐贞观元年(627)改西龙门郡置,为羁縻州,属茂州。治所在江油县(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南坝镇旧州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县及江油市、青川县部分地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江油郡。隋为西龙门郡。唐贞观元年(62

  • 海棠山摩崖造像

    俗称喇嘛洞。在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阿金镇南三十里。据 《阜新县志》: 清康熙二十二年 (1683) 章嘉活佛带领徒弟云游到此,见山景幽胜,遂在山下创建喇嘛庙。道光二十八年(1848) 赐名普安寺。光

  • 北郦县

    北魏置,属东恒农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南召县西北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河南省内乡县西北。属东恒农郡。北周废。

  • 不其县

    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青岛市城阳区北。高帝七年(前200)封吕种为侯国,后为不其县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泰始四年(93),“夏四月,幸不其”。注:“如淳曰:‘其音基。不其,山名,因以为县。’”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