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西周封国。姬姓。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十八里郜鼎集。春秋以前为宋国所灭。古城有二: 一名北郜城,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十八里郜鼎集。即古郜国。《春秋》: 隐公十年 (前713),“六月壬戌,公败宋师于菅。辛未,取郜”。《水经·泗水注》 引 《十三州志》 曰: “今成武县东南有郜城,俗谓之北郜者也。” 一为南郜城,在北郜城南二里。《水经·泗水注》: 泡水 “又东径郜城县故城南,《地理志》 山阳县也,王莽更名之曰告城矣。故世有南郜、北郜之论也”。西汉置郜城县。

②春秋晋地。在今山西浮山县西南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 晋侯使吕相绝秦,曰 “焚我箕、郜”。即此。


(1)古国名。又作告。西周封国。始封君为周文王之子。其都在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。春秋时为宋国所灭。《左传》隐公十年(前713年):“郑师(伐宋)入郜,……归于我”,即此。(2)古邑名。(1)有二:一为北郜城,即古郜国,在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。见《水经注·泗水》。《春秋》桓公二年(前710年):“取郜大鼎于宋。”即此。一为南郜城,春秋宋邑,在北郜城南二里,《左传》隐公十年(前713年):“郑师入郜。”即此。(2)又名禚。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西北。《公羊传》庄公二年(前692年):“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郜。”即此。(3)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浮山县西南。《左传》成公十三年(前578年):“入我河县,焚我箕、郜”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公山

    ①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庐江县有三公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26庐江县:三公山“在县东南一百五十里。山有三峰,相去一里。俗传头皆东靡,似有顾瞻江东宣城郡界。有九子峰,俗云是三公子。天宝六载改

  • 白纳长官司

    明永乐四年(1406)置,属贵州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南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)改属贵阳府。清以后废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置,在今贵州省惠水县东北。属贵州宣慰司。后废。

  • 大关

    ①在今安徽潜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潜山县:“大关在县西四十里,地名笼口。”《清一统志》作“龙口”。②即今安徽桐城县北大关镇。清道光《桐城续修县志》卷1《乡镇》:大关在“城北四十里”。③即分水关。今

  • 丰乐河

    ①亦名三汊河。源出安徽六安市南椿树岗,东流经肥西县南,在三汊镇与杭埠河汇合后入巢湖。清嘉庆《合肥县志》卷4:三河“一源出六安州太行山,至双沟入县境……又东二十里为丰乐河,又东二十里会南北诸水,至三汊镇

  • 海陵镇

    在今广东阳江市南海陵岛海陵镇西。本宋海陵寨。明洪武间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阳江县: 海陵镇在 “县西南七十里海陵山西北。有巡司”。在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南海陵岛上。面积96平方千米。人口5.

  • 沙湃口

    在今宁夏盐池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宁夏后卫:沙湃口“在卫西北。万历中,哱拜作乱,结套寇为应援,遂入沙湃口,旋败去”。

  • 乌符山

    在今湖南祁阳县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祁阳县:乌符山“县之望山也。元成宗时,湖南盗詹一仔作乱,左丞刘国杰讨破之,降其余众,相要地为三屯:衡曰清化,永曰乌符,武冈曰白苍,选众耕屯,使贼不得为巢穴,境

  • 赵化原镇

    北宋置,属江阳县。即今四川富顺县东南七十里赵化镇。

  • 六口山

    在今江西彭泽县东南二十四里。清时设巡司于此。

  • 辛庄

    ①即今河北故城县东北三十四里西辛庄乡。清光绪《故城县志》卷4:新北下乡东辛庄、西辛庄“距城十五里”。②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。1944—1950年先后为双山、麓水县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