阐熙郡
北魏太和十二年 (488) 置,属夏州。治所在山鹿县 (今陕西靖边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靖边、定边、吴旗三县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废。
北魏太和十二年(488年)置,治今陕西省靖边县西南。西魏属长州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靖边县一带。隋开皇初废。
北魏太和十二年 (488) 置,属夏州。治所在山鹿县 (今陕西靖边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靖边、定边、吴旗三县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废。
北魏太和十二年(488年)置,治今陕西省靖边县西南。西魏属长州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靖边县一带。隋开皇初废。
在今江苏如皋市城东北隅。《清一统志·通州》:水绘园,“县人冒襄栖隐于此。有寒碧堂、洗钵池、小浯溪、小三吾诸胜,一时海内巨公知名之士,咸觞咏其中”。后逐渐荒废。康熙间于该园建雨香庵。乾隆年间汪之珩于雨香
又作拉耳塘、拿塘、拉当。治所即今西藏日喀则市西南那当。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4: “扎什伦布转西至拉尔塘。”
①北齐改西楚州置,治楚城(今河南信阳县北五十一里长台关西)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②隋开皇九年(589)置,治所在零陵县(今湖南永州市)。大业初改零陵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为永州。天宝元年(74
元置。 治所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南。属管番民总管。后废。
今山东莱芜市南牟汶河。出莱芜市东古牟县南,西流至泰安东入汶。《水经·汶水注》:“汶出牟县故城西南阜下,俗谓之胡卢堆。《淮南子》曰:汶出弗其。高诱曰:山名也。或斯阜矣。俗谓是水为牟汶也。”见“五汶”。
赤水河主要渡口之一。在今四川古蔺县东北太平镇。清光绪《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》卷2:太平渡口在“治东三百六十里”。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“四渡赤水”主要渡口之一。当年指挥所旧址建有纪念塔及四渡赤
隋开皇四年 (584) 置,属会州。在今四川理县北一百十里上孟乡。唐武德七年 (624) 改为定廉县。
即今陕西靖边县东南青阳岔镇。1934—1935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赤延县治此。
东晋义熙中改褒中县置,属汉中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打钟寺。南朝宋废。古县名。东晋义熙中改褒中县置,治今陕西省汉中市西北大钟寺。属汉中郡。南朝宋废。
亦作亦思法杭、伊思把罕。即今伊朗伊思法罕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:亦思弗罕“地近俺的干。永乐十四年使俺都淮、撒马儿罕者道经其地,赐其酋文绮诸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