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阳山

阳山

①即首阳山。今河北卢龙县东南二十五里阳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永平府:阳山“峰峦高耸,下多溪谷。西有李广射虎石”。

②即今内蒙古河套西北狼山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始皇三十三年(前214),“使蒙恬渡河,据高阙、阳山”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屈而东流为北河……东径高阙南。……河水自临河县东径阳山南。《汉书注》曰:阳山在河北。指此山也。”

③一名秦余杭山。又名万安山、白磰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北三十里。明王鏊《姑苏志》卷8:阳山“以其背阴面阳,故曰阳”。南宋范成大《吴郡志》卷3引胡舜申《吴门忠告》曰:“吴城以乾亥山为主,阳山是也。山在城西北,屹然独高,为众山祖,杰立三十里之外。其余冈阜累累,如群马南驰,皆其支陇。”其地为越王栖禽礼葬吴王夫差之所。

④即安阳山。今江苏无锡市西北五十里阳山。

⑤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邳州睢宁县:阳山在“县西北五十里。上有五层石台,亦谓之羊山。万历中,潘季驯于羊山、龟山、土山相接处,创筑横堤数十里,以防大河泛滥,是也”。

⑥即今安徽无为县西羊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无为州:阳山在“州西四十里。相传曹操尝屯兵于山阳”。

⑦在今河南嵩县西南。《山海经·中次二经》:“阳山多石,无草木,阳水出焉,而北流注于伊水。”

⑧又作羊山。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金乡县:阳山“山多美石。葛山在其前,鱼山在其右。位处众山之阳,因名”。

⑨亦作杨山。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三十里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“沅水又东入龙阳县,有澹水,出汉寿县西杨山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913引盛弘之《荆州记》曰:“武陵郡西有阳山。”《文选》王仲宣《赠士孙文始》诗注引《荆州图》曰:“汉寿县城南一百步有澹水,出县西阳山。”


(1)古山名。(1)秦、汉时称阴山最西的一段为阳山,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狼山。因位于当时黄河正流(今黄河支流乌加河)之北,故名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三十三年(前214年)“使蒙恬渡河取高阙、阳山、北假中”,即此。(2)在今河南省嵩县西南。《山海经·中次二经》:“阳山多石,无草木,阳水出焉,而北流注于伊水。”即此。(2)今山名。又称孔山、空山、羊山。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。海拔341.9米。由石灰岩构成。明初为南京建造宫殿和陵墓的采石场。西南麓有原拟用于明孝陵后因无法搬运而弃置的巨大碑材,即已打琢成形的阳山碑材。山之东南有温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赤水鹏

    在今云南昆明市东郊。明永乐二年(1404)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临江郡

    ①东汉建安十五年 (210) 刘备置,治所在夷道县 (今湖北宜都市)。三国吴改为宜都郡。②南朝宋大明五年 (461) 置,属南兖州。治所在怀德县 (今江苏江浦县西)。永光元年 (465)废。③南朝宋大

  • 库尔墨图

   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北岸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13伊犁西路:库尔墨图“在沙图西三十里”。

  • 麻子峪

    在今辽宁绥中县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广宁前屯卫: “西有麻子峪,有铁场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前屯卫: 麻子峪 “在卫西四十里。铁场百户所置于此”。

  • 甘泉驿

    明置,属琼州府。在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佛罗镇。

  • 万象神宫

    即唐东都明堂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中州路与定鼎路相交处的东北角。据《资治通鉴》载:唐则天后垂拱四年(688),“明堂成,高二百九十四尺,方三百尺。凡三层:下层法四时,各随方物;中层法十二辰;上为圆盖,九龙捧

  • 南井监

    北宋熙宁八年 (1075) 以盛产井盐置,属泸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江安县东北六十里南井乡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3泸州: 盐井 “南井监岁计四十一万斤,陀鲁井岁计二万八千斤”。元废为戍。

  • 东路右翼中旗

    即蒙古车臣汗部右翼中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巴彦加尔嘎郎北。

  • 大方关

    明置,属石泉县。在今四川北川县东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石泉县:“东北有大方关。”道光《龙安府志》卷2:大方关“在县东北八十里。左邻白草番番寨”。

  • 良成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始元五年(前82)封鲁安王子文德为良成侯。治所在今江苏新沂市西南沂水东。东汉改为良成县。西汉置,治今江苏省邳州市东南。东汉改为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