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隆安县

隆安县

①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高安县置,属爱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东南。大业初属九真郡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为安州治。贞观元年 (627) 属爱州,先天元年 (712) 改为崇安县。

②明嘉靖七年 (1528) 析宣化县置,属南宁府。治所即今广西隆安县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广西卷: 隆安县,取 “安宁之义也”。民国初属广西南宁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


(1)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高安县置,治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南,属九真郡。唐开元元年(713年)改名崇安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、右江下游。属南宁市。面积2264平方千米。人口36.9万,96.4%壮族。辖6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。取“兴隆发达、长治久安”意名县。《郡县释名》:隆安“取隆昌安宁之义”。隋为宣化县地,唐乾元后分置思笼县,属邕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废思笼县入武缘、如和二县。明嘉靖十二年(1533年)置隆安县,治今址,属南宁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属邕南道,1914年属南宁道。1926年属广西省。1949年属武鸣专区,1951年属崇左专区,1952年属桂西僮族自治区崇左专区。1953年为桂西僮族自治区直属县,1956年属桂西僮族自治州直属单位。1957年属邕宁专区。1958年撤隆安县并入武鸣县,称武隆县。1959年复置隆安县,属南宁专区,1971年属南宁地区,2002年属南宁市。地处右江谷地两侧,地势东、西两面高,向中部右江河谷倾斜。地形以喀斯特石山为主,谷地次之。右江、驮玉河、武鸣河、龙翔河等流经境内。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玉米、木薯、甘蔗、大豆为主。盛产板栗、荔枝,有“板栗之乡”美称。矿产有煤、大理石、石灰石、锑、金、银、白云石等。工业有制糖、水泥、淀粉、食品等。南昆铁路过境,有公路通天等、平果、扶绥、武鸣,324国道经此。右江航道通平果、南宁。名胜古迹有龙虎山风景区、榜山文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五城郡

    东魏兴和二年(540)置,属晋州。治所在今山西临汾市境。北周废。东魏兴和三年(540年)侨置,寄治平阳郡界。北周废。

  • 安定镇

    金置,属蒲台县。在今山东滨州市南二十六里旧镇。(1)在北京市大兴区东南部。面积77.6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安营,人口860。镇区明已成村。传清乾隆帝巡幸至此,赐名安定;又名小营。明、清属

  • 达车溪

    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大旺安抚司:达车溪在“司东一里。其相近者又有芭蕉溪”。

  • 托克逊县

    1944年改托克逊设治局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在托克逊(今新疆托克逊县)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偏东北、吐鲁番盆地西部。属吐鲁番地区。面积1.7万平方千米。人口10.8万。辖3镇、4乡。人口1.7万。县人

  • 忠镇砦

    亦作中镇砦。北宋置,属嘉定府。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。《宋史·高宗纪》: 南宋绍兴八年 (1138),“虚恨蛮犯嘉州忠镇砦”。即此。

  • 宜黄水

    在今江西宜黄县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110抚州宜黄县: 宜黄水 “在县东南二百六十三里。源出黄土岭,沿流合章水,至西津与汝水同流”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一》: 宜黄水 “在宜黄县东。本宜、黄二水,宜水源出县

  • 夷水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述昆州。治所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。北宋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西南、都安县东北。属述昆州。北宋熙宁时废。

  • 打硙口

    在今宁夏石嘴山市附近。明嘉靖《宁夏新志》卷1:打硙口“在平虏城西北。沿山诸口,虽通虏骑, 尚有险可凭,北则惟打硙,南则惟赤木,旷衍无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平罗所:打硙口在“所北四十里,在镇远关内。为

  • 一帆河

    在今江苏涟水县东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安东县:一帆河“南接东涟,北通海州,东北遏蛮、白阳等河,凡十余道,皆西接官河,东入一帆河, 以达于海”。

  • 它乾城

    本龟兹国地。东汉永元三年(91)置西域都护于此。在今新疆库车县东牙哈乡塔汗其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班超“居龟兹它乾城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