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雪峰山

雪峰山

①在今福建闽侯县西北,盘踞闽侯、闽清、古田、罗源四县境。旧名象骨律,五代王闽改今名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8福州 《景物上》: 雪峰 “在侯官。暑月犹有积雪,王审知曰,可名曰雪峰”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10福州佛寺: 雪峰寺 “在侯官县西百余里,唐咸通中真觉禅师义存游吴楚,至武陵,传法于五祖德山。乃归闽,居芙蓉山石室,其徒蝟集,于是得象骨峰诛茅为庵。一日登巅遇雪,留宿其上,因名雪山”。山上枯木庵,枯木腹内留存唐朝以来题刻甚多,为我国惟一的 “树腹碑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晋开运二年 (945),光州人李仁达作乱。据福州,迎雪峰寺僧卓严称帝,即此。

②在今湖北蒲圻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一》:雪峰山 “在蒲圻县南二十里。有雪峰寺,唐咸通二年建”。

③在今湖南会同县东北四十里。《清 一统志·靖州》: 雪峰山 “冬后积雪不断。(南宋) 魏了翁诗:‘雪峰高大冲霄汉’”,即此。


(1)古山名。在今福建省闽侯县西北,盘踞闽侯、闽清、古田、罗源四县境。旧名象骨峰,五代王闽时改今名。《舆地纪胜》福州《景物上》:雪峰“在侯官。暑月犹有积雪,王审知曰,可名曰‘雪峰’。”《方舆胜览》福州佛寺:雪峰寺“在侯官县西百余里。唐咸通中真觉禅师义存留吴楚,至武陵,传法于五祖德山。乃归闽,居芙蓉山石室,其徒猬集,于是得象骨峰诛茅为庵。一日登巅遇雪,留宿其上,因名雪山”。山上枯木庵,枯木腹内留存唐朝以来题刻甚多,为全国惟一的“树腹碑”。《资治通鉴》载,五代晋开运二年(945年),光州人李仁达作乱,据福州,迎雪峰寺僧卓严称帝,即此。(2)今山名。(1)在福建省明溪县城南。通称十公芜(坞),亦名楼台鼓角山。为县城屏障。因寒冬多积雪,故名。主峰海拔1004米。盛长松、杉、杂木。峰左有元朝的福建平章政事陈有定屯兵故垒,至今烽火台、关墙、堑壕旧迹仍存。“明溪八景”之一的“雪峰营垒”。即指此山。(2)在湖南省西部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雪峰山“冬后积雪不断。魏了翁诗‘雪峰高大冲霄汉’即此”。南起湘、桂边境的八十里大南山,北至洞庭湖滨,绵延300余千米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,南段高峻。主峰苏宝顶,海拔1934米。资水切过中北段形成S形转折,峡谷以北逐渐低缓,成为丘陵,西坡缓,东坡陡。为中国地势第二和第三阶梯分界线,洞庭湖水系沅江和资水的分水岭。发源和流经山区的河流水能丰沛,已建大型水电站柘溪水电站。湖南最重要的林区,盛产杉木。有湘黔铁路和公路干线穿越隘口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庄岳

   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古齐城。《左传》:襄公二十八年(前545),陈桓子曰:“得庆氏之木百车于庄。”后庆封“反, 陈于岳”。杜注谓“庄”为“六轨之道”,又谓“岳”为“里名”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引而置

  • 园池

    在今吉林安图县西南长白山之白头山东侧赤峰附近。《长白山设治兼勘分奉吉界线书》:“池深而圆,形如荷盖,因名园池。”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安图县:“西二百里布尔瑚里有天女浴池碑,土人呼园池。”今园池面积约四

  • 阳明洞

   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会稽山中。《明史·王守仁传》:守仁“游九华归,筑室阳明洞中”。即此。王守仁因号阳明先生。②在今广西隆安县西北三十里和济村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宁府一》:阳明洞在“大江崖上,可容数百人。明

  • 泥洼镇

    在今河北三河市西二十里。明初于此设巡司。

  • 高湖市

    又名高湖街。即今江西靖安县西北三十里高湖镇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: 靖安县西北有高湖。

  • 左翼右末旗

    清康熙三十六年(1697)设,属蒙古土谢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乌嘎塔拉东南。

  • 乾封镇

    北宋置,属平泉县。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八十里同福场。

  • 坑田市

    即今福建长乐市西南坑田。路通福清县。清光绪《皇朝中外一统舆图》:长乐县西南有坑田。

  • 亭口镇

    在今山东平度市西南七十里胶莱河北岸,近高密市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(1)古镇名。在今山东省平度市西南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巡检司。清废。(2)今镇名。(1)在山东省栖霞市东北部。面积151平方千

  • 太鲁水

    亦作他漏河、太岳鲁水。即今内蒙古东北部和吉林西北部嫩江支流洮儿河。源出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大兴安岭,东南至吉林镇赉县东南入嫩江。唐贞观初以奚族度稽部为太鲁州,即在此河流域。古水名。又作太沵河、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