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华镇

龙华镇

①北宋置,属仙游县。即今福建仙游县西南龙华镇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5兴化军《景物下》:龙华寺“在仙游县西南五里。唐垂拱二年置。《旧经》云,隋大业中有润州僧卓庵于此, 人迹不到,后有白龙衔白莲华自空中来献,因以为名”。龙华寺是以神话传说得名,镇又以龙华寺为名。清为龙华市。

②即今河北景县西南五十里龙华镇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)置巡司于此。

③在今上海市西南,徐汇区南部。《清一统志·松江府二》:龙华镇“以龙华古刹著名。漕河泾环其南,蒲汇塘抱其北,居黄浦大湾中”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建为龙华公园。镇上有龙华寺、龙华塔等古迹。


(1)在河北省景县西南部。面积80.7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华,人口 3120。原为古青龙镇西端一部分,元末古镇毁于战火。后山西移民至此建村取今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电器、建材、服装、榨油、造纸等厂。石德铁路、衡德安龙公路经此。(2)在福建省仙游县西南部、木兰溪中游。面积77平方千米。人口7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塔街,人口 6100。《舆地纪胜》兴化军:龙华寺在仙游县西南五里。唐垂拱二年(686年)置。旧《经》云,隋大业中,有润州僧卓庵至此,人迹不到,后有白龙衔白莲花自空中来献,因以名寺。镇因龙华寺为名。1958年设龙华公社,1984年改乡,1992年置镇。产稻、甘蔗、甘薯、龙眼、茶叶、松、竹。有轧钢、制茶等厂。仙游糖厂专用铁路经此。公路接郊柏公路。古迹有龙华寺、双石塔。(3)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南部。面积86.6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华圩,人口 9830。1949年属宝安县第三区。1958年与观澜合并为红色公社。1961年析建龙华公社,1983年改为区,1986年撤区建镇。主产稻、花生和薯类,并营鱼苗、养蜂等。“龙华方柿”著名。有牛皮、手套、电子、表链、表壳、毛织、成衣、农具等厂。平蛇公路经此。有革命烈士纪念亭及纪念碑。(4)在广东省博罗县西南部。面积62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华圩,人口 2860。取“龙飞凤舞、风华物埠”意命名。1949年属县第四区,1958年属龙溪公社。1978年析置龙华公社,1984年改区,1986年建镇。地处博罗西部平原北缘,西北间有台地。主产稻、花生、大豆、甘蔗。塘鱼、水果较盛。有服装、皮革、塑料、玩具等厂。324国道经此。古迹有陈孝女祠、岭南古墓、愈南公家庙、李国标祠等。(5)在广东省龙门县中南部。面积198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华圩,人口 1480。因驻地在龙门河南岸,明洪武年间已成繁华圩集,故称龙华。1958年置龙华公社,1984年设区,1986年建镇。地处丘陵低山地带,龙门河横贯。主产稻、花生、木薯。水果有柑、橙、橘。林产松、杉、竹,并产蜂蜜、松香。特产西溪笋。有铅、锌、锡等矿。有采矿、建材、冶金、农机修配等业。增马公路经此。古迹有清代水坑塔。 (6)在重庆江津市北部。面积44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门滩,人口1.18万。原名龙门滩镇,以龙门滩地名得名。1950年为龙门乡,1952年分建龙门、梁家两乡,1953年将龙门乡划为龙门、龙华两乡。1955年两乡合并为龙门乡。1958年龙门、梁家两乡合并为龙门公社,1962年又分开。1984年复为龙门乡。1993年将梁家乡并入建龙门滩镇。2001年因有龙华寺改名为龙华镇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蔗。有酿酒、砖瓦等厂。北岸有成渝铁路古家沱站,通公路,水路通轮船。(7)在四川省屏山县中部偏北。面积126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华,人口 1160。明设驿站,清咸丰时设平安营,建都司衙,围以土城。地以寺名。1949年为龙华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改乡。1992年置镇,龙水、会河、福坝三乡并入,产笋干、芋片、蚕茧、中药材。有铜、铁、煤、石灰石等矿。有造纸、农机、酿酒、粮油加工等厂及林场、茶场。屏雷、宜新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宋代石门寨遗址、丹霞洞,八仙岩摩崖造像群,清建平安营土城、炮台、衙署残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宝井堡

    在今甘肃成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成州: “宝应元年没吐蕃,贞元五年,于同谷之西境泥公山权置行州,咸通七年复置,徙治宝井堡。”在今甘肃省成县东南。唐长庆三年(823年)移成州治此。

  • 乐共城

    北宋元丰五年(1082)于乐共坝置,属泸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共乐乡。一说在今五里乡营盘村。《宋史·赵遹传》:政和五年(1115),“乐共城监押潘虎,诱杀罗氏党族首领五十余人,其族蛮愤怒,合(卜)

  • 招贤市

    集镇名。即今浙江常山县东四十里招贤镇。唐为常山镇,咸亨五年 (674) 置常山县。《清一统志·衢州府》: 常山故城 “《旧志》: 故县治在常山北麓。又曰有信安故县,在县东四十里常山乡,地名招贤,盖即常

  • 大堆铺

    一名勒工街。在今江西浮梁县北八十里勒功。清时尝置巡检于此。

  • 铁崖山

    在今浙江诸暨市东北六十里。《明史·杨维桢传》: 维桢 “父宏,筑楼铁崖山中,绕楼植梅百株,聚书数万卷,去其梯,俾诵读楼上者五年,因自号铁崖”。即此。

  • 南泸

    即今与雅砻江合流后至云南巧家县西一段金沙江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 卷2: “蜀忠武侯诸葛亮伐南蛮,五月渡泸水处,在弄栋城北,今谓之南泸。” 唐代总名泸水,但又分为东泸、西泸、南泸。东泸又名诺矣江,即今雅砻

  • 鸳鸯碕

    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江口镇西北。《晋书·李势载记》: 东晋永和三年 (347),桓温伐蜀,“谓温从步道而上,诸将皆欲设伏于江南以待王师,昝坚不从,率诸军从江北鸳鸯碕渡向犍为”。即此。在今四川省犍为县东北

  • 姜州堡

    明置,属会川卫。在今四川会东县西南姜州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会川卫: “又四十里为姜州堡,即元所置姜州也。会盐守备驻于此。” 清为姜舟汛,设外委驻防。

  • 万安砦

    ①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晋江县:万安砦“在府东北洛阳桥傍,与惠安县分界处。(明)嘉靖中置”。②北宋崇宁四年(1105)置,属平州。治所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富禄乡梅林村。明于此

  • 禄马驿

    明置,属建昌卫。在今四川西昌市南鹿马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 “金川堡” 条内: “ 《志》 云,自司北 (南) 禄马驿东南行,历巴西、鹿角、凹脑者者、黄泥、什结诸铺,至阿用驿。”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