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坪镇

龙坪镇

①即今湖北武穴市东二十八里龙坪镇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
②本名龙坪场。1932年置镇,即今贵州遵义县(南白镇)东龙坪镇。


(1)在湖北省武穴市东部长江北岸。面积67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坪,人口 7380。镇以驻地名。1949年为广济县第四区。1951年为龙坪镇,1958年为龙坪公社,1982年为龙坪镇。1987年置龙坪街道办事处。2001年复置镇。龙坪为原广济县三大古镇之一。明成化、弘治年间已现繁盛,“编户三千七百有奇,土著累千金者不可胜数,而远方富商大贾,舟车辐辏,尘市浩穰”。为粮食、棉花、杉木的重要集散地。主产稻、棉花、油菜籽。有棉纺、机泵、电器、兽药等厂。孔武公路经此。(2)在湖北省保康县东部。面积202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坪,人口 1620。处山间坪坝,因西北山形蜿蜒似龙,山麓两潭似龙眼,名龙眼坪,简称龙坪。1949年属两峪区。1958年属两峪公社,1975年析置大水公社。1980年改名龙坪公社,1984置龙坪乡,1987年改镇。主产玉米,并产小麦、白木耳、香菇、生漆、核桃。中药材有天麻、黄连。有砖瓦、农机等厂。建有大水林场。南官公路经此。名胜有聚龙山、千家林等。(3)在广东省连州市中南部。面积164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坪,人口 1120。因驻地东靠龙坪寨,故名。1953年设龙坪乡,属连县一区。1958年设龙坪公社,1984年改区,1987年设镇。多石灰岩丘陵。主产稻、玉米,并产花生、大豆、柑橘、黄烟等。孔塘烟有名。有煤矿,并有凉果加工、煤球、水泥等厂。107国道经此。(4)在贵州省遵义县中部偏东、湘江西岸。面积125.6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坪街,人口 5000。1932年置中兴、龙坪、兴隆镇。1953年置龙坪、大新、兴隆等乡。1958年并置龙坪公社,1961年后分置。1992年以龙坪镇及大兴、双兴二乡并置龙坪镇。产稻、油菜籽、烟草、花生、生猪、辣椒。有农具、水泥、制砖、建筑、印刷、缝纫、食品加工等厂。为县中部主要集镇。206国道经此。(5)在贵州省罗甸县中部、老鸦坡北麓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87.4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坪村,人口 3240。古名拉窝,明初设罗斛哨。明代曾名白龙、龙平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于此设罗斛州判。光绪七年(1881年)为罗斛厅治所。1913年后为罗甸县治所。1930年置镇。因其地势平旷,改今名。1951年设龙坪镇,1958年改建城关公社,1984年复置龙坪镇。1992年立亭、所也二乡并入。蔬菜成熟早,产量高,为省城贵阳蔬菜供应基地。产甘蔗、香蕉。有农业部黄果栽培试验场、水果研究所。有硅铁、造纸、制药、水泥、砖瓦等厂。册独、贵罗公路在此交会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奇岙

    在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西北大沙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宁波府定海县: 奇岙 “在舟山所西北。本名大沙,嘉靖中御倭要地也”。

  • 偏凉汀

    在今河北滦县北四里滦河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滦县 “横山” 条: “东麓临滦河,石立水激,有潭极深,号偏凉汀。正德十三年车驾东巡,观渔于此。《志》 云: 偏凉汀,旧漕运泊舟处也。悬崖有径,亦正德中所凿

  • 山海关市

    1949年3月当地解放后由临榆县析置,属辽西省。治所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。1952年划归河北省,由秦皇岛市管辖。1953年撤销并入秦皇岛市。旧市名。1949年由临榆县析置。治山海关西口(今河北秦

  • 游山

    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北甬江入海口外。元 《延祐四明志》 卷7定海县: 游山 “在县 (今宁波市镇海区) 东二里海中”。

  • 崇古尔库站

    清乾隆二十七年 (1762) 置,为吉林将军境内北路驿站之一。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三站乡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三姓城: “西北距城一百五十五里崇古尔库站屯。” 光绪三十一年 (1905)置大通

  • 下滠市

    一名下滠口。即今湖南湘潭市南下摄司,南临湘江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纳楼茶甸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十七年(1384)改纳楼千户所置,属临安府。治所在今云南建水县西南五十四里官厅。李呈祥《临安府属沿边各土司沿革史》纳楼茶甸长官司:“其南六十里曰纳楼山,每岁端午,到白羊以祈岁,岁乃稔。”纳楼系因

  • 陶胡县

    五代梁开平二年 (908) 改唐兴县置,属蜀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江源镇。后唐同光元年 (923) 复为唐兴县。

  • 周南

    指今河南洛阳市一带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 “太史公留滞周南。” 《集解》 徐广曰: “虞挚曰: 古之周南,今之洛阳。” 《索隐》: 张晏云,“自陕以东,皆周南之地也”。另说在今河南陕县以东地区。《史

  • 白沙洞

    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北十五里勾漏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4容州:白沙洞,“吴元美记云:白沙洞秉烛从窦入,俯伛扶服,凡经六七窦,每过益宽,而所见益奇,行里余乃至中洞,千态万状,不可殚尽。勾漏甲于天下,而此洞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