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乙室王府

乙室王府

官署名。乙室部为契丹遥辇氏八部之一。辽太宗会同元年 (938)改乙室部夷离堇为大王。在朝设乙室王府以主乙室部族之事。


官署名,为乙室王的办事机关,掌管乙室部族的事务。辽太宗会同元年(公元938年),改乙室部夷离堇为大王,在朝置乙室王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庙祀

    官名,汉置,景帝中六年改太祝曰祠祀,武帝太初元年又更名庙祀,东汉仍称太祝,俸六百石,凡国祭祀,掌读祝及迎送神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奉常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·太常》。

  • 九列

    “九卿”之位。《汉书·韦玄咸传》:“不遂我遗,恤我九列。”颜师古注:“九列,卿之位,谓少府。”《晋书·儒林·韦謏传》:“前后四登九列,六在尚书。”指九卿或九卿之位。《汉书·韦玄成传》:“不遂我遗,恤我

  • 五京都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辽于五京均置都总管府,属南面京官。有都总管以掌本道军事,兼知本京府事;称为某京都总管、知某府事,以同知府事佐之。

  • 府中

    官署名。县少内别称。战国秦置。县府储存钱财的官署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法律答问》:“可(何)谓府中?唯县少内为府中,其他不为。”

  • 解烦督

    官名。东汉末孙权置,三国吴沿置。时以军兵数少,使胡综征兵于诸县,得六千人,立解烦两部,以徐详领左部,胡综领右部,皆为督,用于侍卫及征战,是直属最高统治者的精锐部队。后解烦兵数量又有增加。官名,东汉末年

  • 清浊

    官职制度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职有清、浊之分,士族高门只出任与自己身分相适的“清官”,寒门则只能任“浊官”。由浊官迁任清官,则可大大提高其社会地位,故当时“其官唯论清浊,从浊官得微清,则胜于转”(《隋书

  • 东京都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,总领东京军民政事。

  • 右班祗候

    宫内给使名。辽置,见“三班院(2)”。

  • 馆驿使

    使职名。唐玄宗开元十六年(728)以监察御史兼巡传驿,二十五年又以监察御史检校两京馆驿,肃宗乾元元年(758)以第五琦充诸道馆驿使,代宗大历五年(770)杜济除京兆尹充本府馆驿使,自后京兆尹常带使,

  • 典学

    官名。①南齐高帝建元四年(482)置国学,管理国学庶务,有二员,位准太常主簿。梁国学亦置,位流外三品蕴位。唐朝国子监所统国子学、太学、四门、律学、书学、算学先后皆置,或四员或二员,掌抄录课业。②唐太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