厢都指挥使
官名。五代至北宋禁军厢一级统兵官。宋朝禁军捧日、天武、龙卫、神卫、虎翼、骁捷等军设左、右厢,捧日和龙卫军每厢统三军,仅四千五百人或三千七百五十人; 南宋名存实亡。
武官名。五代后周始置,为指挥一厢的统兵官,周世宗曾命韩令坤和赵弘殷(赵匡胤之父)分别为龙捷军左、右厢都指挥使,慕容延钊和赵鼎分别为虎捷军左右厢都指挥使,北宋沿后周之制,也于各厢置都指挥使以统领一厢之兵。至于四厢都指挥使,则是统一指挥四厢的统兵官,属于特设,别称“厢主”。
官名。五代至北宋禁军厢一级统兵官。宋朝禁军捧日、天武、龙卫、神卫、虎翼、骁捷等军设左、右厢,捧日和龙卫军每厢统三军,仅四千五百人或三千七百五十人; 南宋名存实亡。
武官名。五代后周始置,为指挥一厢的统兵官,周世宗曾命韩令坤和赵弘殷(赵匡胤之父)分别为龙捷军左、右厢都指挥使,慕容延钊和赵鼎分别为虎捷军左右厢都指挥使,北宋沿后周之制,也于各厢置都指挥使以统领一厢之兵。至于四厢都指挥使,则是统一指挥四厢的统兵官,属于特设,别称“厢主”。
官名。清末新陆军军官。光绪三十年 (1904) 定新陆军营制,始置。每军一人,正三品,正参领充,简放。参佐全军工队事务,遇工队聚用时指挥督率。唯平时不编军,故不常置。军中佐官名。清末新军在军一级置工程
将官名,金朝置。为军中主将或主帅,掌领兵征伐。武震总管,为金国海陵王侵宋时的三十二总管之一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官名。南齐分骅骝厩丞置,与内骅骝厩丞并掌宫廷用马,属尚书省。
官名。清朝西藏地方官员之一。掌治所属各城军民之政事。前藏设五品官十九人,分辖十大营,后藏设三品官四人,分辖三大营。缺出以小营官调补,以小中译补放。唐古特官。清分设于前后藏,属唐古特营官。掌管地方行政、
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五品中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见。
清朝吏部铨选制度。乃月选班秩之一。指官员出缺,候缺者依序于指定缺分补授之例,满洲刑部司狱任职期满者,于双单月主事等官除不积缺外,升选十缺后升用一人。吉林、黑龙江主事期满,系汉军者,于双单月汉缺员外郎与
官名。北周置。《隋书·伊娄谦传》:‘(谦)累迁前驱中大夫。”正五命。官名。晋有三部司马,其一为前驱司马。北周置前驱中大夫,正五命,府属不详。任此职者,见《隋书·伊娄谦传》:“克并州,累迁前驱中大夫。”
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散骑郎”。清朝王公府属武职官员。
官名。清末同文馆之官员,总管同文馆学生授课事,额一人,由洋人担任。
① 《后汉书·董皇后纪》:“孝仁皇后使故中常侍夏恽、永乐太仆封谞等交通州郡,辜较在所珍宝货赂,悉入西省。”李贤注:“西省,即谓永乐宫之司。”②官署名。设在宫禁之中。东晋为门下三省之一,禁军将领直宿之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