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御笔

御笔

文书名。皇帝亲笔所撰。北朝始有此名。《北史·元勰传》: “帝令勰为露布,辞曰: 臣闻露布者,露之耳目,以臣才小,岂足大用。帝曰‘汝亦为才达,但可为之。’及就,尤类帝文,有见者,咸谓御笔。”北宋徽宗政和(1111—1117)中宰相蔡京推荐吴敏充馆职,中书侍郎刘正夫以为不可,蔡京乃请皇帝亲书诏旨,特召吴敏上殿,除右司郎官。御笔始盛行。后蔡京患言者议己,每有奏请,皆乞徽宗亲书手诏,称为御笔手诏,违者以违制论。贵戚、近臣亦争相请求御笔,致使徽宗命宦官杨球代书,号称书杨。皇帝亦以此处理政事,上至庙堂政务,下至州县民事,对内平乱,对外和战,皆以御笔处分。三省无所干预,唯奉行而已,缴驳之制遂废。南宋初年废,凡御笔事出于法外者,悉加厘正。高宗绍兴二年(1132),复以御笔行事,但必经三省、枢密院,为有未省,许臣下奏禀、缴驳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矢人

    官名。周朝置。掌镞矢制造的工官。《周礼·冬官 ·矢人》:“矢人为矢。”

  • 王郎中

    王国郎中,属郎中令,俸二百石,没固定人数,掌宿卫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  • 小秋

    刑部郎官别称。洪迈《容斋四笔》卷一五 《官称别名》: “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”,“刑部(郎)为小秋”。

  • 铜印黄绶

    官制用语。凡秩比二百石、四百石、六百石的官员,其官印为铜质,印绶黄色,刻文曰某官之印。

  • 修闾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布宪中大夫修闾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钦使

    参见“钦差大臣”。

  • 巡视江南上下两江御史

    专差御史名。清初沿明提督操江之制,置巡视江南上下两江御史,员额二人,掌江防之事。顺治六年(公元1649年)省。

  • 职方清吏司郎中

    官名。简称职方司郎中。明清兵部职方清吏司主官。掌司事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职方部郎中设,一人。洪熙元年(1425)南京兵部职方司亦设一人,皆正五品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设,汉郎中一人,以科

  • 郡主记室史

    郡门下吏名。东汉置,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》说:郡国有“主记室史,主录记书,催期会。”主记室似为一个专管记录、簿书的办公室,亦即相当于一个曹,省称记室。其吏员除主记室史之外,还有主记掾,主记史,记室史等名

  • 骨都

    官名。汉时匈奴有此官,为异姓大臣中最高官职。骨都,为骨都侯的省略。南朝梁刘孝威《结客少年场行》:“正蒙都护接,何由惮险途。千金募少年,一麾擒骨都。”参看“骨都侯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