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营兵马都统
官名。唐朝中后期临时设置,掌征伐,总诸道兵马,不赐旌节,兵罢则省。僖宗乾符五年(878)王铎曾充诸道行营兵马都统。
官名。唐朝中后期临时设置,掌征伐,总诸道兵马,不赐旌节,兵罢则省。僖宗乾符五年(878)王铎曾充诸道行营兵马都统。
官名。①战国魏置。掌都邑军事之长官。《文物》一九五九年第八期六二页图二著录魏国官印有之。② 《周礼》夏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周王子弟之封邑及三公采邑的军事长官。上士爵。属员有中士,下士,府,史,胥,
官名。十六国前赵刘曜置。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“曜大悦,署 (杨) 难敌为使持节、侍中、假黄钺、都督益宁南秦凉梁巴六州陇上西域诸军事、上大将军、益宁南秦三州牧、领护南氐校尉、宁羌中郎将、武都王。”
官名。太平天国天王府置,属朝内典官。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。参见“典厨”。
官名。宋设此加官,散官无职事;而地位高于正职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检校官》。
官名。将军名号。南朝梁置,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七班,与翊师将军等代旧四中郎将; 普通六年(525)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七班。陈沿置,拟四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如加为镇兵大将军,
官员或公务员降罚方式之一。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规定,记大过和记过均为县知事惩戒的第三等。国民党政府在抗战以前规定,公务员考绩总成绩列第五等者得受记过处分。
散阶称号。金朝始置,为文散官。正三品中,属四十二阶之第十阶。元朝沿置,升为正二品,宣授。明朝为文职正二品之升授。清初沿置,为文职正二品及武职中属八旗者正、从二品之封赠。乾隆三十二年(1767),始专封
东汉对有学识有品行的社会知名人士,常以重礼征聘而授予官职,称“聘君”或“征君”。后世也有沿袭以制者。
使职名。唐德宗建中三年(782)置,以大理少卿崔纵充任,与汴东两税使总天下山泽之利。
唐朝门下省上行公文之一,用于支度国用、授六品以下官、断流以下罪及除免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