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春秋楚置。主管百工的长官,兼领兵征战。《国语·晋语》云: “王使工尹襄问之以弓。”韦昭注: “工尹、楚官。”《左传·文公十年》: “王使为工尹。”杜预注: “掌百工之官。”战国赵、燕设大工尹、右
陆军同等官。北洋政府设置,有一、二、三等军需,其军阶分别为上尉、中尉、少尉,掌理军需事务。
宋朝路分都监简称。
官名。周置,也写作饎人,掌炊事。《周礼·地官·人》:“人,掌凡祭祀共(供)盛,共王及后之六食;凡宾客共其簠簋之食。”
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有寺人,员额五人,在王的正内,为宫中近侍之官,掌王的内人及女官的戒令。北周依《周礼》置巷伯中士,正二命;巷伯下士,正一命。属天官府司内上士。
官制用语。宋朝选举制度之一。即官员一任期满而考课合格者,可取得该任资序。又称得资。如选人初为防御、团练、军事推官,军事判官者,满三年成资; 掌书记、防御、团练判官,满二年成资。宋制,官员充差遣满一任即
官名。明朝掌管南京留守防护之事的官员。景泰三年(1452)始置,一人,以侯、伯、都督充任,领南京五军都督府之事,其治所设于中军都督府。
官名。辽朝置。南面官,太祖时,命韩延徽为守政事令、崇文馆大学士,中外事悉令参决。此为设政事令之始。世宗建政事省,名义上以政事令为长官,但实际上此职多为大臣加官,政事省改称中书省后,政事令亦改称中书令。
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统领延昌宫军民之政,延昌宫长官。下设副使、太师、太保、侍中等职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掌皇宫禁卫,有时亦统兵出征。《魏书·豆代田传》:“加散骑常侍,右卫将军,领内都幢将。”参见“幢将”。武官名。北魏置, 掌宿卫。《资治通鉴·宋纪三》“元嘉七年”条记北魏任命豆代田为“散骑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