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巴
普米语音译,又称“韩规”。普米族对巫师的一种称谓。主要替群众驱鬼治病,主持送葬,婴儿起名,青少年举行成年礼等仪式。举行仪式时,用栗树根削成不同形状的女鬼,埋于地下,然后诵经文,由助手击鼓,吹螺号,丁巴随即手舞铁刀,双目紧闭,口念咒语,伴着鼓点起舞。舞毕,挖出木制女鬼,弃之野外,以示鬼被逐走。一般只由族中某些姓氏担任,实行父子相传。有自己固定信徒,即每个家庭属一个丁巴。如该丁巴失去群众的信任,可投向另一丁巴。主持宗教活动后,可获得奉献的礼品。信徒在春节时要向其拜年送礼。
普米语音译,又称“韩规”。普米族对巫师的一种称谓。主要替群众驱鬼治病,主持送葬,婴儿起名,青少年举行成年礼等仪式。举行仪式时,用栗树根削成不同形状的女鬼,埋于地下,然后诵经文,由助手击鼓,吹螺号,丁巴随即手舞铁刀,双目紧闭,口念咒语,伴着鼓点起舞。舞毕,挖出木制女鬼,弃之野外,以示鬼被逐走。一般只由族中某些姓氏担任,实行父子相传。有自己固定信徒,即每个家庭属一个丁巴。如该丁巴失去群众的信任,可投向另一丁巴。主持宗教活动后,可获得奉献的礼品。信徒在春节时要向其拜年送礼。
见“劄里卫”(2453页)。
中国少数民族之一。共1920597人(1990年统计数),主要分布在吉林、黑龙江、辽宁3省,少数散居于内蒙古和北京市等地。与古朝鲜、高句骊有渊源关系。其远祖本居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北半部。高丽国亡后,居
即“斡剌纳儿”(2427页)。
明代“凉山三雄”之一。彝族。万历(1573—1619)前期四川马湖府(治今四川屏山县)黄螂头目,号称“凉山三雄”之一。万历十五年(1587),联合邛部土司(治今四川越西县东北)所属腻乃之酋长撒假,雷波
金将领。女真族。完颜氏。蜀王※完颜银术可弟。太祖天辅六年(1122),奉命从希尹、娄室破辽兵于古北口。奉命留兵200,据险守之。从银术可围太原,败宋援军,复太谷、祁县等地。太宗天会四年(1126),克
云南著名古迹。亦称“剑川石窟”、“石宝山石窟”。位于云南剑川县西南石宝山南峰的石钟山上。始创于唐南诏中晚期,盛于宋大理国时期。现存16处石窟和摩崖造像。石刻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。其艺术深受汉、
见“常衮”(2042页)。
见“缚喝”(2416页)。
1889—1971民国时期新疆官僚。又译尧乐巴斯或尧老博士。原名马穆提吾受,字景福。维吾尔族(一说为汉维混血)。新疆巴楚县人。幼时随姐流落北京,精通汉语。后被哈密王沙木胡苏特带回新疆,担任王府翻译、镇
萨满教神灵之一,萨满的主要护神。亦作舍卧刻。鄂温克语音译,意为氏族神或祖先神。今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和额尔古纳河地区使用驯鹿鄂温克人旧时信奉。初只氏族萨满供奉,后每家都供。偶像和传说来源等两地不一:使用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