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三佛祖

三佛祖

云南西盟地区拉祜族宗教和政治领袖。清道光至光绪(19世纪)间人。拉祜族。李姓。因传授佛教,以“三佛祖”闻名。当地佤族也视其为西盟地区大头人。曾参加双江、澜沧一带拉祜族农民反清斗争。失败后为逃避清军追捕,率部分拉祜族及一些傈僳族和汉族避居交通闭塞的西盟山区,建佛寺,立村寨,与当地佤族发生密切关系,以武力和宗教相结合的办法,获得对佤族的统治权,将佤族原部落划分为西盟、力锁、马散、岳宋4个“脚马”(行政单位)。西盟脚马辖西盟山附近几个拉祜族、汉族村寨,命汉人舒志清管理。力锁脚马辖10余个拉祜族、佤族村寨,命拉祜族扎拉管理。马散脚马辖20余个佤族村寨,命拉祜族扎谢管理。岳宋脚马辖30余个佤族村寨,命拉祜族扎得管理。在脚马之下,又委佤族原有部落头人为客长、新管、新爷、管事等官职。对冲破西盟佤族地区原来的闭塞状态起了积极作用,从此外地拉祜族和汉族到西盟地区者日众,带来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,促进了佤族社会生产的发展,使佤族在思想上也受到佛教的某些影响。清朝政府鉴于已成现实,遂于光绪十七年(1891),委其为西盟土千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番社

    台湾高山族聚落组织。参见“社”(1170页)。

  • 哥疾宁王朝

    见“伽色尼”(1098页)。

  • 章嘉瑞贝多吉

    见“章嘉若必多吉”(2095页)。

  • 乾隆独山州志

    书名。贵州地方志。10卷。清刘岱(时任知州)修,艾茂等纂。乾隆三十三年(1768)四月成书。内容包括圣训、天文、地理、营建、食货、秩官、武备、人物、艺文、杂志等,其中风俗、苗蛮、土官等篇是专记境内少数

  • 工资地

    又作工作地,藏语“列新”、“腊新”的意译。旧时西藏封建领主庄园和部分※差巴,为役使※堆穷等的劳动力耕种其自营地(※俄新)或※差地,而给被役使者分予的,名义上用以抵作工资的土地。实际上此种土地的收入远不

  • 收山未属事宜续立文约

    又称《会议管辖哈萨克等处条款》。1894年1月1日(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),清朝和俄国官员在塔尔巴哈台签订。1893年10月,中俄缔结※《收回巴尔鲁克山文约》,原则规定中国将收回被俄国强行租借了

  • 感木鲁

    见“哈密”(1630页)。

  • 庆童

    ?—1368元末大臣。康里人。字明德。益国公斡罗思子。初为仁宗宿卫,历任大宗正府掌判、上都留守、江西、河南、辽阳行省平章政事。顺帝至正十年(1350),调江浙行省。次年,遣军镇压江东、浙西之红巾军。十

  • 阿鲁浑

    ?—1291伊儿汗国第四代汗。又译阿儿浑。蒙古孛儿只斤氏。※阿八哈汗长子。初受封于呼罗珊。至元十九年(1282)父死,诸王分成三派,互争汗位,其叔※帖古迭儿(又称阿合马)以王族中之年长者嗣位,自以阿八

  • 不薛

    蒙古族传统服饰腰带。蒙古语音译,《蒙古秘史》汉译为系腰,俗称蒙古腰带或蒙古系腰。源远流长,与蒙古袍相始相配。质料多为布或绸子,长约丈余,选用与袍子不同的颜色,非常醒目,可防寒、防虫、护腰、护肋,便于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