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侯大苟

侯大苟

?—1465

明正统至成化年间广西瑶族起义军杰出领袖。广西桂平县罗渌洞田头村人。瑶族。家贫,原以烧炭、帮工及打猎为生。为人正直,有强烈反抗精神,在当地瑶族中颇孚众望。因不堪忍受官僚土豪肆意欺压搜刮,于正统七年(1442),与蓝受贰等在大藤峡地区发动瑶民武装起义,以石门为据点,经常袭击地方官府,严惩贪官劣绅,后因蓝受贰等被诱杀,起义受挫。十年(1445),在大藤峡掀起规模更大的起义,率义军攻陷重兵镇守的梧州城,声威大振。附近各县壮、汉农民纷纷响应,拥众万余人,有步兵、骑兵、水兵三军,控制黔江水陆两路,深入至两广交界的高、廉、雷广大地区,所至之处,下令毁衙署,杀贪官,开仓济贫,深受群众拥护。天顺三年(1459),联合各地义军围攻浔州、梧州、柳州、庆远等州府。七年(1463)十一月,率七百精兵再次袭击梧州城,杀训导任璩,擒按察司副使周,缴获大量武器,震撼明王朝。明英宗朱祁镇下诏:“能捕侯大苟者予千金,爵一级”,终未得逞。成化元年(1465),明宪宗朱见深特命浙江参政左佥都御史韩雍、都督征夷大将军赵辅等率北京、南京、江西、湖广官军16万前往征讨。率起义军退守大藤峡。由于四面受敌,后被迫退至九层楼山,指挥义军依险筑垒,用巨石、滚木、标枪、毒弩作武器,与官军坚持战斗数月之久,终因众寡悬殊,被捕壮烈牺牲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蒙鞑备录

    书名。南宋赵珙(旧误为孟珙)撰。1卷。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(1221),作者奉使蒙古军前议事,至燕京(今北京),见到总领蒙古军的木华黎国王。归后将亲身闻见著录成书,记述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国的事迹。全书分立

  • 唾契汗

    见“契汗”(1563页)。

  • 李师古

    唐朝官员、地方割据者。高丽人。省称“师古”。※李正已孙,父※李纳。受唐册封,屡据齐鲁之地为乱。贞元八年(792)纳死,军中请其代父位,唐授以郓州大都督府长史,复为右金吾大将军同正、平卢及青淄齐节度营田

  • 毡房

    参见“穹庐”(1535页)。

  • 东明圣王

    高句骊国始祖朱蒙的谥号。汉元帝建昭二年(前37),朱蒙于沸流水之地建国,号高句骊,姓高氏。汉成帝鸿嘉二年(前19)死,享年40岁。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。

  • 赤寔得本斡鲁朵

    见“敦睦宫”(2269页)。

  • 播州

    古地名。秦为夜郎且兰地。汉属牂柯郡。唐贞观(627—649)中,改播州,治所在今遵义市。宋大观(1107—1110)中,置遵义军。嘉熙三年(1239),置播州安抚司。元至元二十八年(1291),改为宣

  • 乌罗府

    府名。明置。元置乌罗龙干等处长官司,治所在今贵州松桃县西南乌罗。明洪武(1368—1398)初,改为乌罗长官司。永乐十一年(1413),改为府,隶贵州布政使司。领有朗溪、答意、治古、平头著可等长官司。

  • 拉萨

    地名。亦作喇萨、拉撒。藏语音译,意为“圣地”、“佛地”。位于西藏中部,拉萨河中游。西藏自治区首府。古称逻些或罗娑,意为“山羊地”,为吐蕃都城。唐文成公主入藏,奉释迦佛像至此,遂改今名。因全年日照充足,

  • 喀尔喀车臣汗部左翼后末旗

   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。牧地东至沙喇德柯克接本部中右旗界,西至鄂尔布勒山接本部左翼后旗界,南至额里彦和硕接本部中前旗界,北至哈喇鄂博克图接本部中前旗界。有佐领一个半。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。康熙五十年(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