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安城
参见“兴安城总管衙门”(917页)。
参见“兴安城总管衙门”(917页)。
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。又称乌古里、乌骨里、乌虎里、于厥、于厥里、于骨里、于谐里、尉厥里、羽厥、妪厥律等。辽代始见于史书记载,为人数众多的部落集团,分布于今克鲁伦河下游、呼伦湖、哈拉哈河及根河、海拉尔河等
清察哈尔八旗之一。由康熙十四年(1675)迁置宣大边外的察哈尔部众及以后陆续来降的喀尔喀、厄鲁特部众合编而成。不设札萨克,由清廷派总管管理。是为总管旗。位于独石口外,东至克什克腾旗界,西邻察哈尔镶白旗
参见“的尔勤”(1463页)。
见“斡儿乞纳”(2427页)。
即“新疆纪略”(2378页)。
见“古儿罕”(440页)。
见“失郎山卫”(591页)。
见“永邵卜大成台吉”(640页)。
汉族对居于贵州威宁一带白族的称谓。因共有九姓,故称。详见“白族”(596页)。
见“奥失部”(2252页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