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通史
书名。近人连横(1878—1936)撰。作者为台湾省人。1920—1921年分3册先后在台湾出版。1945年商务印书馆重排出版,分上、下两册。1983年商务印书馆修定后第二次印刷出版。全书分纪4,志24,传60。记述上起隋大业元年(605),下至清光绪二十一年(1895)台湾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、城池建置、民情风俗及人物等等。据1945年徐仲可先生再版序云:“凡1290年之事,悉具于88篇,而乃巨细毕举,无漏无蔓。”是研究台湾及高山族社会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籍之一。
书名。近人连横(1878—1936)撰。作者为台湾省人。1920—1921年分3册先后在台湾出版。1945年商务印书馆重排出版,分上、下两册。1983年商务印书馆修定后第二次印刷出版。全书分纪4,志24,传60。记述上起隋大业元年(605),下至清光绪二十一年(1895)台湾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、城池建置、民情风俗及人物等等。据1945年徐仲可先生再版序云:“凡1290年之事,悉具于88篇,而乃巨细毕举,无漏无蔓。”是研究台湾及高山族社会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籍之一。
哈萨克汗国时期(15世纪中期—19世纪初)社会组织。又称阿塔阿衣马克、阿塔爱马克。由血缘关系较为亲近(七辈以下)的若干※阿吾勒组成。它不是生产单位,但彼此之间有一定联系。阿塔内的数个阿吾勒常在相邻地方
召庙名。俗称阿巴嘎寺。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达尔罕乌拉山。属锡林郭勒盟,由阿巴嘎王管理。约清嘉庆(1796—1820)中,此寺寺址被阿巴嘎旗王爷左右星相家认为是一块风水吉地,经与克什克腾旗札萨克协议
见“耶律濬”(1305页)。
见“吕隆”(775页)。
见“布姆杜”(466页)。
又称蕃仪。西夏党项族的礼仪风习。景宗认为“蕃俗以忠实为先,战斗为务”,不从宋制,改以是礼。祭祀燕享时改九拜为三拜,革五音为一音。毅宗于奲都五年(1061)向宋仁宗上表,要求改行汉礼。惠宗时太后梁氏专权
娘娘神的一种。鄂伦春语音译。“滚”亦译作“昆”。又称“额尼音博如坎”。流行于今内蒙古、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。旧时鄂伦春人患麻疹病皆祈祷此神保佑。其神像、来源传说及祭品,同“额古都娘娘”。(2535页)
回族族谱名。修成于清末。全1册。书前抄录《天方正学》等书之材料。正文分《咸阳王祧记》、《谱系》、《马德龄世系》、《咸阳王抚滇绩》、《马德朝世系》、《马云程世系》等部分。附录《蒙化直隶厅科举》、《蒙化志
即“美川王”(1761页)。
见“賨人”(2294页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