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居庸关过街塔

居庸关过街塔

元代古塔驿站名。为大都(今北京)至上都(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)驿路上的一个重要站口。南接南口站,北接榆林站。元顺帝至正二年至五年(1342—1345),在居庸关建“过街三塔”,塔下设门以通行,门洞壁刻有梵文、藏文、八思巴文、畏兀儿文、西夏文、汉文6种文字经文咒语,塔门和刻文今仍存。其建筑造型,是与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城关式建筑相结合而创造的。元代诗人葛罗禄乃贤对此曾有“三塔跨于通衢,车骑皆过其下”的记载。在交通隘口设立塔门,是佛教徒的一种设计,意在“普令往来皆得顶戴”佛祖。从塔下经过,就算“皈依佛乘”了。此塔门可谓是大都达北方的咽喉要道,蒙古统治者在此设兵守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杀虎口至内蒙古驿道

    清代内蒙古5路驿道之一。康熙三十一年(1692),由内阁学士德珠负责建立。杀虎口因在西,称为西口。从北京至杀虎口930里设14站,从杀虎口到归化城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)210里,除杀虎口内地所设1站外,

  • 释仁贞

    渤海王国官员(一说为僧人,名仁贞,冠以释)。唐元和九年(日本弘仁五年,814),随王孝廉等赴日告定王大元瑜丧,任录事。次年正月,同受日天皇宴迎、赐官位。五月,返回途中遇逆风,延至第三年始归渤海。工诗,

  • 文瑞

    ①(?—1860)清朝将领。蒙古镶蓝旗人。克什克特思氏。初驻防荆州,为骁骑校,后转湖北、安徽,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,升江西抚标中军参将。咸丰十年(1860),赴援浙江,克余杭,以总兵记名。解湖州围,

  • 阿史那皇后

    551—582北周皇后。阿史那氏。突厥※木杆可汗俟斤之女,北周武帝※宇文邕皇后。北周天和三年(568),被周使迎归,史称其“有姿貌,善容止”,深受武帝敬宠。是后,突厥与北周和好关系日趋发展。木杆可汗一

  • 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西夏文译本

    西夏文译佛经。汉文本简称《金刚经》,后秦鸠摩罗什译。西夏文译者佚名。题款载西夏仁宗御校。1卷,木刻本,页面19.1×9厘米。前有说法图和发愿文。经文分32分,每分前有标题一行,如“法会因缘分第一”等。

  • 特满

    契丹语。①契丹一地方单位名称。为宫卫制(斡鲁朵)下一※抹里(相当于“乡”,或“乡”下一级单位)名。属辽道宗※太和宫。天祚帝※永昌宫下一抹里亦是名。 ②军名。契丹建有“特满军”,置“特满军详稳司”主其事

  • 金景元皇帝

    见“函普”(1560页)。

  • 三温台吉

    见“真相台吉”(1819页)。

  • 颉鼻叶护

    焉耆贵族。焉耆王龙突骑支弟,王族龙姓。与兄有隙,于唐贞观十八年(644),偕栗婆准等兄弟3人奔西州(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城废址)投唐,后事迹不详。

  • 唃厮啰

    ①人名(997—1065)唃厮啰政权创建者。清人译作“嘉勒斯赉”。吐蕃王朝赞普后裔。生于高昌磨榆国。原名欺南凌温。12岁时被河州羌人大贾何郎业贤携至河州(今甘肃临夏),安置于心城。后又